原文标题:The EU,the Eurasian Economic Union and One Belt,One Road Can They Work Together?
文章框架:欧盟、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国之间也有合作的机会,以避免冲突和寻求目标之间出现问题;三个倡议在合作过程中会面临相当多的障碍;“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地缘政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来说也具有重要的内部作用;三个一体化集成项目之间有相当多的地理重叠;三个项目之间有足够的竞争和怀疑空间;欧盟和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有进行合作的可能,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具体的项目;三个倡议之间的合作应该循序渐进。
观点摘要:
1.在欧亚大陆有三个主要的一体化项目:欧盟、欧亚经济联盟(EAEU)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欧盟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欧亚经济联盟覆盖面积较大;“一带一路”倡议涉及人口最多。
2.这三个项目源于非常不同的动机。欧盟是一个利用经济相互依存来维护和平的机构,在那里,世界大战已经成为人们的“共同记忆”,欧盟也旨在使欧洲人更加富裕和自由(尽管结果喜忧参半)。欧亚经济联盟是俄罗斯通过经济杠杆而非军事力量的方式重新“拉拢”尽可能多的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最新尝试。“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服务中国的多个目标,包括鼓励该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并通过陆上及海上路线连接中国与欧洲。
3.地理上,这三个项目重叠,“一带一路”倡议涉及人口最多但其制度结构最不成熟。从历史上看,如果大国之间存在重叠的势力范围,那么它们几乎肯定会发生冲突。当前形势存在风险。
4.但欧盟、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国之间也有合作的机会,以避免冲突和寻求目标之间出现问题。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和中国已经同意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和欧亚经济联盟。欧盟和中国是主要经济伙伴,中国在寻找机会与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进行合作。仍有不足的是欧亚经济联盟和欧盟之间的关系。欧盟公开怀疑欧亚经济联盟不是其成员之间的一个真正的经济联盟,而更多的是俄罗斯的一个地缘政治项目,但俄罗斯不应该彻底放弃它。
5.这些倡议内部以及各倡议之间的关系可能很容易出错。欧盟和俄罗斯之间存在紧张关系,其中包括2014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并吞并克里米亚。从中国到欧洲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也存在紧张关系。俄罗斯目前与中国建立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但它们的利益并不一致,而且双方民族主义者偶尔还会发声表示其对对方的猜疑和敌意。
6.一起合作过程中会有相当多的障碍。欧盟内外交困而不堪重负:欧元区持续不断的问题,未能控制的来自中东和北非的非法移民,在唐纳德·特朗普执政期间的跨大西洋紧张关系以及俄罗斯在欧盟国家以及东欧的“恶作剧”。俄罗斯经济疲软(只要石油价格相对较低,这种经济疲软便将一直持续),由于其在国际上的“破坏性”,其他国家不得不注意它。中国称其是全球化的拥护者,但外国企业在中国的竞争环境还不够公平。该地区主要大国之间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差异是巨大的。
7.尽管如此,欧洲无法确信美国将保护多边秩序,特朗普政府会将美国在欧洲和亚洲的利益与其在欧盟成员国的利益等同。欧亚大陆各国有共同的经济和安全利益,虽然不能保证找到共同的实现方法,但欧洲人最好能够试图找到一些与原苏联国家和中国的共同点,而不只是持观望态度,因为现有的秩序规则正被一些对欧盟价值观和利益有敌意的规则取代。
8.在三个一体化项目中,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地理范围和可用资源上都有一定的优势,而且其制度化水平最低。人们甚至会质疑它是否应该被视为一个单一的“项目”。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两次演讲中陈述了该倡议的广义内涵:一次是在哈萨克斯坦,他提议建设一条从中国出发,通过中亚并最终到达欧洲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另一次是在印度尼西亚,他提出了建设一条从中国经东南亚、南亚和非洲最终通向欧洲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只是在这两次演讲之后,中国才开始支持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以连接中国与邻国的想法,那时中国媒体都很少甚至没有对该倡议进行宣传。但自那之后,“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习近平主席发起的倡议,吸引了众多国际合作伙伴,并在中国官员和外国专家无数的报告中占据重要位置。根据普华永道咨询公司对“一带一路”倡议做的一次评估,从立陶宛到印度尼西亚的66个国家现在是该倡议的一部分。然而,在实现该倡议的目的方面,最相关的部分是“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或者更精确地说是多条经由俄罗斯和其他原苏联国家,连接中国与欧洲的路线。
9.在确定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外部受众之后,中国将通过许多不同的方式描绘“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通过向其合作伙伴提供机会以寻求它们在项目中最感兴趣的内容。在哈萨克斯坦的讲话中,习近平将其描述为实现区域合作的渐进途径。第一阶段是加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政策沟通”。第二阶段便是设施联通,即创造一条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路线,并最终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和南亚的交通网络。第三阶段是贸易畅通。第四阶段是资金融通,使中亚在世界上更具经济竞争力。第五阶段是民心相通。
10.“一带一路”是中国地缘政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沿着不同的路线,它在许多国家都增强了中国的影响力。事实上,关于“一带一路”倡议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是它不仅仅是“一带”或一条路线,其还包括许多路线。从积极的意义上说,中国确保参与各方都将受益于该倡议并对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表示欢迎。从更具防御性的角度来看,中国在给自己留退路,为自己提供替代连接,以防任何亚洲和欧洲之间的路线受到阻碍。中国著名学者王缉思2012年在一篇重要文章中阐述了这一点(中国专家在会议上经常引用),这是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回应。事实上,他的想法与习近平在2013年演讲中的观点类似。王缉思认为,中国需要通过从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经中亚和欧洲到达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新丝绸之路”,以确保中国西部供应线保持对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的开放。
11.对中国来说,“一带一路”倡议也具有重要的内部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从中国到欧洲沿线的基础设施投资吸收了中国钢铁和水泥行业的过剩产能,在国内对此类商品的消费增速不断下滑的情况下,这实现了工人就业并避免了任何形式的社会动荡。第二,向西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为了使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及其他地方)受益,该地区长期以来饱受种族暴力的困扰,它将发现自己处于一个通往欧洲的重要交通路线上而不是停留在线路的一端。中国政府大概希望借助新疆的经济发展来使维吾尔少数民族人民走向富裕。
12.目前,“一带一路”倡议自身的组织非常小,中国许多部门和机构负责带动其发展。中国正在努力赋予该倡议更多的国际性,以摆脱其被认为是一个单边中国项目的意识。王缉思认为,如果中国不谨慎行事,那么其将面临被其他国家把其列为新殖民主义国家的风险。但与此同时,中国专家私下讨论,中国不希望创建一个新的有正式成员的国际组织:中国将此视为一种可能引起非成员担忧的举措,包括美国和俄罗斯。相反,中国在利用其他机构,如上海合作组织(SCO,俄罗斯以及除土库曼斯坦之外的所有中亚国家都属于该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2016年6月在塔什干会面,重申他们支持将“丝绸之路经济带”视为一个为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的工具。2016年11月,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总理表示,“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有助于形成新的国际合作模式,加强国家之间的伙伴关系,增加投资并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13.然而,上海合作组织的支持与实际相比是被夸大的:中亚国家不可能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投资者,尽管它们中的一些可能是主要受益者。外国投资进入这些项目可能需要借助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简称亚投行)。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提议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同一演讲中提出要成立该银行。在某种程度上,该提议体现了中国的“失望”,因为包括美国和日本在内的国家阻止中国加强在传统国际金融机构中的影响力,这包括亚洲开发银行(ADB)。但有1000亿美元法定资本的亚投行也是为了填补亚洲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实际需要,而亚洲开发银行无法单独满足这种需要。除美国之外,许多西方大国都是亚投行的成员,它们使其资助的项目处于一种获得国际支持的氛围之中。然而,亚投行只资助了九个项目,其中只有两个是在原苏联国家:一个在阿塞拜疆,另一个在塔吉克斯坦。中国总规模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自2014年开始运营以来也在中亚(包括高加索地区)进行了适度的投资,尽管其已在亚马尔半岛(在北冰洋)的俄罗斯液化天然气项目中持有股权。
14.三个一体化项目之间有相当多的地理重叠。欧盟东部的两个伙伴即亚美尼亚和白俄罗斯同时也是欧亚经济联盟的成员。但“一带一路”倡议是广泛的:根据普华永道咨询公司提供的名单,欧盟的所有东部伙伴关系国和欧亚经济联盟的所有成员以及部分欧盟成员国都是该倡议的成员。甚至英国可以声称其已参与到“一带一路”项目当中:2017年1月18日,一列从中国东部义乌出发的火车通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欧盟国家和英法海底隧道抵达伦敦。
15.这三个项目之间有足够的竞争和怀疑空间。俄罗斯显然将欧盟的“东部伙伴关系”视为一个地缘政治“项目”,否则普京总统就不会如此辛苦地与亚美尼亚和乌克兰通过合作来阻止它。至少一些中国学者持相同观点:现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李新将北约扩张和“东部伙伴关系”联系在一起,其得出的结论是,“西方将其触角延伸到了原苏联的领土上”。
16.同时,尽管习近平和普京于2015年5月就对接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倡议达成协议,但俄罗斯在对接这两个多边倡议上谨小慎微,并一直强调与中国的双边关系。2016年春季,欧亚经济委员会似乎仍不急于进行谈判,而谈判可能会为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和中国之间带来一个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专家私下表示,中国愿意等待,因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长期“项目”,而且中国承认,鉴于俄罗斯在中亚的影响力,没有俄罗斯或得不到俄罗斯的支持其将不能成功。中国也认识到,俄罗斯和其他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害怕”中国的经济实力,而且俄罗斯需要时间来克服这些恐惧。一位中国前外交官说,原苏联国家要摆脱对中国的刻板印象需要很长时间。
17.中国对欧盟的策略是将建设性努力、合作和战术结合起来,但目的似乎是削弱它。在建设方面,中国一直希望欧盟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双方在2015年的一次峰会上同意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和“欧洲投资计划”(所谓的“容克计划”,旨在鼓励私人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自1993年以来,欧盟已经形成建设一条从欧洲到中国的运输走廊计划,该走廊通过黑海、里海和中亚(包括南高加索地区),而且显然这符合中国的逻辑。双方同意建立一个所谓的“连接平台”来发展欧盟和中国以及沿线各国之间的基础设施连接和数字网络。从欧盟方面来看,该平台还促使中国接受欧盟在诸如公共采购、竞争政策和技术标准等领域开展业务的方式。
18.总而言之,欧盟和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有进行合作的可能,但目前为止还没有具体的项目。欧盟迫切希望确保其与中国进行的任何项目都能够满足欧洲的透明度和有效的管理标准。欧盟分析了其认为中国需要改进的领域(对欧洲企业来说,其需要更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国企业在与欧洲公司竞争业务中将得到更少的国家补贴)以及其看到与中国存在共同利益的领域(在非洲的和平安全行动,如欧盟和中国都参加的索马里海域打击海盗行动)。
19.欧盟委员会和欧盟对外行动署并不喜欢将欧盟视为一个地缘政治参与者,但俄罗斯和中国将欧盟视为地缘政治参与者。即便如此,欧盟和中国仍然有合作的可能,并与欧亚经济联盟进行合作。中国分析人士将不和谐的欧盟-俄罗斯关系视为其在追求“一带一路”倡议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一观点是正确的。欧盟和俄罗斯应通过多边组织(甚至是一个由俄罗斯主导的多边组织)来应对这一关系中所面临的难题,至少试着发现是否有机会在经贸问题上取得进展,以减少双方的壁垒。
20.通过欧亚经济联盟及“一带一路”倡议缓解地区紧张局势和促进从中国到欧洲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可能性的悲观理由有很多,而乐观理由却很少,但毕竟有很好的理由可以去尝试一些新事物。欧盟与俄罗斯在东欧的对峙没有减少的迹象,但欧盟缺乏采取果断行动来保护与西方寻求一致目标的格鲁吉亚等国的意愿。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对俄罗斯进行制裁的决心可能会动摇。
21.欧亚经济联盟在制度上局限于经济领域、“一带一路”倡议从根本上是一个区域经济一体化项目的事实使务实合作变得更有依据。中国、欧盟和俄罗斯之间的贸易现在停滞不前或呈下降趋势。欧盟的贸易增长是适度的;在经历连续两年的紧缩之后,2017年俄罗斯的贸易将呈正增长;甚至中国6%以上的贸易增长背后也掩盖着各种各样的经济问题。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通过减少东西方贸易壁垒的方式来促进经济增长。
22.合作应该循序渐进。目前,没有任何依据去追求从里斯本到海参崴单一经济领域的宏伟愿景,尽管俄方对使欧盟参与谈判以达到合作目的感兴趣。欧盟应从过去试图与俄罗斯发展全面合作项目的经历中吸取教训:莫斯科在实现2003年雄心勃勃的“统一空间计划”(涉及自由、安全和公正,贸易和经济,外交政策以及教育、科学和文化领域的合作)和2010年推出的“现代化伙伴关系倡议”中几乎没有取得任何进展。欧盟不应该再去尝试发起另一个大规模的倡议,而是应该安静地逐步与欧亚经济委员会、中国相关机构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进行合作。其目标应该是促进整个地区的贸易,旨在逐步降低关税和取消非关税壁垒,并提升透明度、实现有效管理和提高法治水平。在2016年的一份报告中,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提出了在欧盟和欧亚经济联盟之间进行一次“特大交易”的可能性,这涉及贸易协定、取消非关税壁垒、实现电力市场一体化和签证自由化。但任何将这种交易视为一个政治目标的想法都将是错误的,其在一开始最好有更切合实际的预期。从长远来看,这种渐进的方式可能使三方拥有足够的信心以共同提出自由贸易协定,而且其可能有利于“法治”概念的延伸——将保障人权的法律条款纳入法律框架中。
23.欧盟、欧亚经济联盟和中国都可以从探索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SCE,通常被称为“欧安组织”)的发展进程中获益。其是一个从缓和时代开始的循序渐进的进程,西方、华约和中立国家之间的谈判始于1973年,到冷战结束为止。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经过精心设计,有着众多涉及安全、经济合作和人权方面的承诺,是不能被复制的(几乎所有“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除中国之外,都是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的参与者)。
24.欧盟、欧亚经济联盟和中国可能会同意先迈出很小的一步来促进贸易和投资发展,然后积累经验并迈出更小的步伐,而不会试图争取遥远而不切实际的目标。这不会妨碍更深远的交易,但它有助于确保取得一些进展,虽然可能得不出某些结论。自2013年以来,欧盟和中国已经通过12轮会谈来讨论达成一个全面投资协议。一个渐进化进程不会取代这些谈判,但是可以为这些谈判创建一个更积极的氛围。
25.增加贸易和投资以及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适度发展将是一件好事。就欧亚经济联盟和“一带一路”倡议而言,一方面,欧盟、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贸易额在下降,另一方面,“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原苏联国家之间的贸易额也在一直下降。当三大经济体的发展放缓时,原苏联国家的经济发展也随着它们最大的贸易伙伴经济放缓而放缓。原苏联国家之间的贸易额以及中国、欧盟和俄罗斯之间的贸易额已经显著下滑。俄罗斯的经济收缩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这不仅使邻国的出口需求减少,而且在减少流动工人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