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China Paves Its Way in New Areas of International Law
文章框架:外交部部长王毅称中国是国际法的坚定捍卫者和建设者;在中国选择维护自己权益的领域存在一个有趣的分歧;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已成为《巴黎协定》的拥护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大力宣传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可能会为其提供一个进一步参与国际准则制定的机会。
观点摘要:
1.外交部部长王毅在2014年联合国大会上称中国是国际法的坚定捍卫者和建设者。他承诺,随着中国的逐渐强大,它将对国际法治的维护和推广做出更大贡献,并将与其他国家合作,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在中国选择维护自己权益的领域存在一个有趣的分歧。在传统国际法领域——海洋法和国际人权法——中国仍然坚持对现有国际秩序的公平性持保留意见。其疑虑是由这样一种观点引起的,即中国认为它没有在二战后的国际秩序制定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而那些规则运作主要服务于西方国家的利益。中国还认为国际法的传统领域并未给中国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因为西方国家在这些领域的运作方面有更多的经验。
3.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已成为《巴黎协定》的拥护者,其更加努力地与奥巴马政府合作来确保该协定的实现。中国也积极参与到一些有关网络规则制定的进程中,既作为联合国网络问题专家组的成员,同时也通过与一些国家的双边对话来参与。中国也对国际海底矿业管理体制的制定表现出浓厚兴趣,就解决争端程序问题向国际海洋法法庭提出申诉。在另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国际经济法)中,中国一直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是大型区域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中的一个重要参与者。
4.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大力宣传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可能会通过经济与政治互动体系的建立为其提供一个进一步参与国际准则制定的机会,而这个体系的构建和运作将更多地沿着中国的路线。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建可能是中国试图“塑造”全球治理的一个早期暗示,尽管在这种背景下,中国都一直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国际标准,但是迄今为止中国并没有公开尝试对其进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