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了解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在线阅读 收藏

原文标题:Understanding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文章框架:“一带一路”倡议除了考虑地缘战略方面的因素之外,也有着迫切的经济方面的考虑;“一带一路”倡议面临多重挑战;虽然大型国有银行公开表示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但其对这些项目的可行性也表示担忧。

观点摘要:

1.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最宏伟的外交和经济政策之一。该倡议旨在通过在中国周边国家建设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来提高中国的经济领导力。许多外交政策分析人士主要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这一倡议,认为这是中国为在其邻国获得政治影响力而采取的举措。毫无疑问,这是中国考虑的相关问题的一部分。本报告认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背后同样有着迫切的经济方面的考虑。“一带一路”倡议的首要目标之一就是在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同时解决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中国希望其跨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能够刺激中国内陆欠发达地区和“铁锈地带”的经济增长。该倡议着力解决中国的国内问题。中国政府希望用“一带一路”倡议来解决国内长期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一带一路”倡议更多的是将过剩产能工厂进行迁移而不是倾销过剩商品。中国希望利用“一带一路”倡议输出中国的技术和工程标准。中国决策者认为这对其国内产业升级至关重要。

2.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了中国的外交政策及经济倡议,即他呼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其被统称为“一带一路”倡议。习近平主席的愿景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中国欠发达的边境地区与邻国连接起来。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是现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发展计划。“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希望通过“一带”将其国内欠发达内陆地区经由中亚与欧洲连接起来。“一路”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通过港口和铁路将快速发展的东南亚地区与中国南方省份连接起来。中国各级政府,从国家经济规划部门到各省级部门都争相参与到“一带一路”倡议当中。中国几乎每个省份都制定了自己的“一带一路”计划,来响应这一国家蓝图。几大国有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纷纷宣布巨额投资计划,以实现习近平主席的宏伟愿景。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时正值中国外交政策愈加强硬之时。这意味着“一带一路”倡议通常会被解读为一个地缘政治计划而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计划。而本报告认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背后同样有着迫切的经济方面的考虑。十八大召开之前,中国的决策者和学者曾就国家外交政策战略方向,尤其是对待邻国的政策展开过激烈的讨论。2013年10月,中国召开了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这是2006年以来的首个重大外交政策会议,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关于周边外交的会议。所有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参与者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都出席了这次会议。习近平在会议中指出,无论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相互关系看,周边对我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习近平还强调,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论。“要着力深化互利共赢格局。统筹经济、贸易、科技、金融等方面资源,利用好比较优势,找准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的战略契合点,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要同有关国家共同努力。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3.习近平主席将中国大量的经济资源看作维护地区稳定,维持中国在邻国中领导地位的重要手段。分析人士认为,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是中国外交政策演变的重大转折点。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会的道格拉斯·帕尔(Douglas Paal)认为,此次会议标志着中国领导人摒弃了前任领导人邓小平的著名的“韬光养晦”言论。据道格拉斯·帕尔介绍,新一代中国领导人已经在周边地区实行了更加积极的外交政策。中国更加积极的外交政策强化了人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印象,即该倡议的提出主要是出于地缘政治目标考虑的。的确,“一带一路”倡议具备这样的特征。中巴经济走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中巴经济走廊被认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项目之一,得到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强烈支持。该走廊有望将中国西部新疆的喀什与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瓜达尔港连接起来。由于靠近波斯湾,瓜达尔港可以作为中国能源供应的转运点,中国的能源运输将不必经过东南亚的马六甲海峡。除了作为商业港口外,瓜达尔港还能容纳潜艇和航空母舰。的确,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遥远的阿拉伯海执行反海盗任务以来,该港口发展背后的军事意图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4.在更广泛的战略层面上,有影响力的中国决策者和分析人士也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成为抵制奥巴马政府“重返亚太”战略的工具。专家指出中国和许多新兴经济体被排除在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之外,这些国家需要“一带一路”倡议的出现。2016年,唐纳德·特朗普当选为美国总统,2017年1月美国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这将有助于中国获得领导地位,并可以更有效地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宣传。2016年8月,新加坡总理在访问华盛顿时警告美国,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将有损其在地区盟友中的声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加快推动中国成为新的全球自由贸易的拥护者。中国外交官一直在致力于发展中国支持下的区域贸易协定,例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一带一路”倡议。早期迹象表明,美国的一些区域盟友已经趋向于接受中国对全球经济的领导。

5.将“一带一路”倡议看作一种地缘战略并不是错误的解读,只不过这种理解不够完整。许多分析人士夸大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地缘政治目标,却低估了该倡议的经济目标。“一带一路”倡议的地缘政治目标与经济目标并不矛盾。中国正在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一体化项目实现中国的区域领导力。其目标是创建区域生产链,让中国成为先进制造业的创新中心以及相关标准的制定者。同样,“一带一路”倡议也将帮助中国解决一些棘手的经济问题。其中的三个问题有助于人们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目标:通过深化与周边国家的一体化程度来促进中国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推动产业升级,促进中国标准的输出;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6.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于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仅在两年后的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外交部便发布了第一份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官方文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然而,“一带一路”海外项目的实施进度却十分缓慢。在最近一次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主持的“一带一路”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敦促加快示范项目实施进度,让世界能够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和初步成效。习近平主席希望重点关注基础设施项目,提升互联互通水平,着力解决产能过剩、贸易区建设等问题。习近平主席对“一带一路”倡议进展缓慢表示不满,这不仅是因为“一带一路”倡议是其政治努力的一部分,而且因为该倡议面临着多重挑战。第一个挑战是,中国与许多“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之间缺乏政治互信。或许能够论证这一点的最好例子是印度。印度外交部部长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单方面举措,在没有同印度进行磋商的前提下,印度不会参与其中。印度国家安全委员会助理主任说中巴经济走廊是印度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障碍。第二个挑战是,近三分之二的“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低于投资级别,如巴基斯坦这样的“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局势的不稳定给中国企业以及那里的工作人员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巴基斯坦军方已经承诺增加12000名军人来保障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建设的安全。第三个挑战是,“一带一路”倡议面临过度杠杆化和金融风险管控问题。在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中国国有金融机构制定了一大批融资政策来响应这一宏伟愿景。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可能会在“一带一路”项目融资上发挥关键作用,据说国家开发银行正在跟进60个国家的900个项目,这些项目的价值将超过8900亿美元。拥有最大海外网络的中国银行2015年的承诺贷款额为200亿美元,2016~2018年,贷款额将不少于1000亿美元。中国工商银行也在关注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130个项目,这些项目总价值约为1590亿美元。

7.然而,虽然这些银行公开承诺对“一带一路”倡议表示支持,但其同样对这些项目的可行性表示担忧。它们担心海外贷款面临很多风险,包括政治局势的不稳定以及某些项目在经济上的可行性。正如东方资本研究主任安德鲁·科利尔(Andrew Collier)所说,显然每家银行都想找到合适的项目。它们知道哪种投资是无意义的,不想参与其中,但有时候其必须参与其中。他举例称,中国的一家银行已经停止了对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动乱地区铁路建设的项目贷款。中国的银行家将可能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虽然他们对习近平提出的宏伟愿景表达了公开支持,但同样对“一带一路”项目相关的投资持谨慎态度。银行对这些项目的投资力度以及处理海外复杂投资环境的能力将决定“一带一路”倡议的进展速度和规模。“一带一路”倡议将是一项长期事业,必须被谨慎对待。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