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China’s Inroads into Central,Eastern,and South Eastern Europe
文章框架:中国加强对中欧、东欧和东南欧的参与引起了欧洲的担忧,欧洲认为中国正在实行分裂战略;李克强出席第五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他表示要加强中国与中欧、东欧和东南欧等国家的“务实合作”,扩大双边贸易、交通连接、工业化和金融合作;在推出“16+1合作”举措5年后,中国已经越来越意识到欧洲地区太复杂且发展不均衡;中国热切关注“容克投资计划”和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基础设施的发展;低估“16+1合作”举措的战略意义将是一个错误,特别是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被推出后;中国也越来越把中欧、东欧和东南欧“分区”,并将其作为连接其和欧盟的关键桥梁。
观点摘要:
1.中国加强对中欧、东欧和东南欧的参与引起了欧洲的担忧,欧洲认为中国正在实行分裂战略。然而,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将中欧、东欧和东南欧地区作为其通往西欧市场的门户,同时将欧盟纳入其欧亚一体化项目;在中国看来,对欧盟进行强有力的监管毫无疑问比分裂欧洲更好。中国加深对该地区的参与,可能会加强欧盟内部的经济分工。由于涉及中国、德国和维舍格勒集团国家的贸易三角的出现,“德国—中欧制造业核心”可能以牺牲欧盟的大西洋和南欧成员国为代价。德国必须用一个三重战略来应对这一风险,即平衡国家间利益,扩大欧盟凝聚力和与中国合作。
2.2016年11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了第五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他在发言中提出要加强中国与中欧、东欧和东南欧等国家的“务实合作”,扩大双边贸易、交通连接、工业化和金融合作。演讲重申了中国对该地区的利益和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支持。事实上,中国的中欧、东欧和东南欧举措从一开始就是想将中欧、东欧和东南欧当作一个合作平台,以追求与欧盟更大的接触,而不是想分裂欧盟。
3.在推出“16+1合作”举措5年后,中国已经越来越意识到欧洲地区太复杂且发展不均衡,中国的能力还不足以把欧盟排除在举措外,即使中国有这个能力,排除欧盟也会将中国与欧盟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也就是说,今天应该更多地考虑欧盟成员国与中欧、东欧和东南欧国家间存在的“分割”欧洲的风险。事实上,“16+1合作”举措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等对欧盟的影响,以及对德国的启示,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德国和欧盟制定的响应对策。
4.总之,由于贸易和投资已经开始增加,“16+1合作”举措在推出之前,可能并不以推进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之间的双边关系为目标。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过去十年中,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参与程度提高。中国在欧洲的存在是公认的,其在欧洲进行互惠互利的投资,特别是在交通运输和能源部门。但是,双方的贸易和投资量仍相当低。
5.迄今为止,尽管欧盟对“16+1合作”举措的参与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但几乎没有证据表明中国企图把中欧、东欧和东南欧国家与欧盟其他成员国“分开”。相反,中国愿意在投资“16+1合作”举措的部分倡议时创造协同效应,并与欧盟建立双边合作机制(如欧洲的“容克投资计划”),使合作更加紧密。例如,“容克投资计划”宣布后不久,中国就表示了参与的兴趣;2016年中国和欧盟缔结技术协议,中国承诺其丝绸之路投资基金将为“容克投资计划”投资100亿欧元。中国相关人士强调,中国热切关注“容克投资计划”和“一带一路”倡议(一个连接中国与欧亚的计划)的基础设施发展,以使其和其他举措如同上述的连接平台一样,能够与交通和工业部门项目(“16+1合作”举措的一部分)互补。
6.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欧盟倡议、“16+1合作”举措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协同作用正不断加强,只增加了中国在欧洲地区的战略作用,尽管其他国家在该地区也有中等程度的参与。在战略层面低估“16+1合作”举措将是一个错误,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在2013年被推出后。“16+1合作”举措推出之前,在制定深化参与中欧、东欧和东南欧地区事务的框架上,中国缺乏一个总体的地缘战略方向,且中国关于这些地区的对外经济政策也不是很多。随着“16+1合作”举措的推出,中国开始考虑参与中欧、东欧和东南欧地区事务,并将这作为其“走出去”战略(鼓励中国企业积极在国外发展,尤其是在欧洲市场)的一部分,最突出的是,中国在许多欧盟成员国经济困难时与它们加强伙伴关系,这成为其参与欧盟事务的手段。然而,当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被提出时,“16+1合作”举措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事实上的一部分,这扩大了“16+1合作”举措的战略视野,也给了它一个更鲜明的地缘政治基调。
7.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出之前,中欧、东欧和东南欧地区在很大程度上被看作一个桥头堡,连接欧盟的东部边缘,现在中国也越来越把中欧、东欧和东南欧“分区”当作连接其和欧盟的关键“桥梁”。中国和欧盟运输部门的持续合作,以及中国对连通性的持续关注也证明了这一点。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在加强中国与欧洲的贸易联系上,中国也还是一个新手(中国公司几乎不了解欧洲市场),欧盟及其监管手段对中国来说仍然是重要的。从这个角度考虑,即使在更广阔的地缘政治范围内,在把中欧、东欧和东南欧地区变成欧亚大陆的门户时,“16+1合作”举措及“一带一路”倡议仍对欧盟具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