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Alleviating China’s Malacca Dilemma
文章框架:虽然中国正在寻求能源进口路线的多元化,以减少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但与其他未经检测的路线相比,马六甲海峡这一战略水道仍更为安全;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中国开辟了几条新路线,以减少对马六甲海峡这条石油进口水道的依赖;鉴于马六甲海峡所具备的独特优势,中国在开展“一带一路”项目投资的同时不会放弃对马六甲海峡的投资。
观点摘要:
1.虽然中国正在寻求能源进口路线的多元化,以减少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但与其他未经检测的路线相比,马六甲海峡这一战略水道仍更为安全。马六甲海峡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交通路线之一,是连接印度洋与太平洋的主要通道。全世界超过30%的海上贸易都要经过这条近600海里的狭窄航道。除了服务沿线国家的战略需求外,中国、日本和韩国还靠这条战略水道来进行能源供应。尽管中国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进口的石油量增加,但中国仍然严重依赖中东石油,中国进口石油的80%要通过马六甲海峡。如果对这一通道没有控制权,那么从海盗威胁到美国及其盟友的战略封锁都会对中国长期的粮食和能源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2.中国正在寻求替代路线来减少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以确保其能源安全政策长期可行。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3年就已经意识到了减轻“马六甲困境”的必要性。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中国开辟了几条新路线,以减少对马六甲海峡这条石油进口水道的依赖。其中一条管道是跨缅甸油气输送管道。2013年,该管道已经开通,而其姊妹管道——连接缅甸港口与中国云南昆明的石油管道于2015年竣工。预计每年将有220亿吨原油和130亿立方英尺(相当于368118400立方米)的天然气通过该管道。中国开发的另一条“路线”是中巴经济走廊,该走廊通过高速公路、铁路以及油气管道将巴基斯坦南部的瓜达尔港与中国西北地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联通。在其建成之后,中国将能够利用“这座陆上桥梁”来获取波斯湾的物资。除了这些“路线”之外,中国还将在马来半岛的东西海岸港口建设“两座陆上桥梁”,包括一条石油管道和一条铁路。中国正在投资建设这些项目,目的是绕过马六甲海峡。仍在讨论中的另外一条“线路”是在泰国南部克拉地峡开凿的一条运河。虽然运河项目并没有正式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并遭到政治上的抵制,但中泰两国的商业团体已经开始就此进行谈判。中国也对北极航线表示出兴趣,虽然该地区面临着众多气候挑战,基础设施匮乏,建设的可行性仍无法确定。
3.这些替代线路的油气输送量以及输送所需时间现在还无从得知,运费及储存设备同样未知。因此,虽然与马六甲海峡相比,这些替代线路的物理运输距离缩短,但其相对经济成本仍有待观察。也许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新建的管道和“陆上桥梁”的安全性也没有经过测试。马六甲海峡受国际法约束,而这些替代线路则会受到各国法律制约,也会受到潜在不稳定因素的影响。缅甸动乱的民族地区便是一个案例。与受到国内法律制度管控的替代性陆上线路相比,受国际法管控的海上线路更具可预测性,同时更加精细化。《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制定了战略水道过境通行制度,规定沿线各国阻碍通行和对过往船只征税是非法行为。国际海事组织和毗邻马六甲海峡的三个沿海国成功确保了该战略水道航行制度的“安全与清洁”。从总部位于伦敦的国际海事局得知,由于自2005年7月以来周边国家的积极巡航,2016年海盗劫船事件的数量大幅下降。此外,除了完善的保险制度之外,马六甲海峡沿线港口也为过往船只提供了极好的维修和加油服务。事实上,中国正在对该海峡进行大力投资。中国与马来西亚联合开展了大型基础设施和综合开发项目,如离岸马六甲门户和森林城市项目。评论人士指出,中马两国关系和贸易往来不断向前推进,中国正在寻求巩固跨海峡联通项目。这些项目一旦完成,那么中国提出且投资的“一带一路”倡议项目必将改变该地区传统的贸易路线。然而,与以往一样,马六甲海峡仍将是中国在可预见的未来中重要的关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