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中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印度的战略观点
在线阅读 收藏

原文标题:China’s MSR:A Strategic View from India

文章框架:2013年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印度洋将西太平洋和欧洲连接起来,印度洋是印度海军的主要利益所在地;尽管印度仍在权衡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战略利弊,但其可以通过扩大与日本的合作范围来促进连接走廊的发展;如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没有解决印度的安全问题,那么印度应该会寻求下一个更好的替代方案来实现其发展目标。

观点摘要:

1.2013年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旨在通过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将东南亚与欧洲连接起来,从而为整个地区带来经济效益。毫无疑问,这样的计划将加强该地区的联系,促进亚洲的经济一体化。然而,实现这一计划的路线图对印度有着潜在的战略影响,该影响不容忽视。

2.中国和印度都是崛起的大国,被视为亚洲的两大“巨人”。然而,印度缺乏对该地区的主导权,这使中国在某些方面处于领先位置。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和加深的国内改革使其能够在远离海岸的地区施展影响力。中国在印度洋上缓慢而稳定的“增长”迫使印度重新评估自己的海上政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印度洋将西太平洋和欧洲连接起来,印度洋是印度海军的主要利益所在地。事实上,这是一个地缘政治的舞台,印度自认为是一个杰出的国家。在印度洋,中国在地区政治上施展了影响力,而该地区被认为是印度的战略影响力范围。更重要的是,印度洋使中国触及印度的利益,挑战了印度与邻国合作的方式。

3.然而,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将不得不增加其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力。如果中国无法在军事上与世界超级大国相匹敌,那么美国就无法与中国的经济倡议相匹配,该倡议由可信的投资框架所支持。

4.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点上,21世纪的大国对抗似乎与历史上的大国对抗不同。中国并不打算推翻美国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至少目前,其还没有这个想法。中国从当前的安全秩序中受益匪浅,并且其只想当一个类似的领导者。中国正寻求创建一个多极世界,其可以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以下简称亚投行)就是一个例子,该机构由中国主导,没有打破现有机制。令美国失望的是,亚投行使中国成为解决亚洲经济问题的可靠参与者。亚投行的例子也表明,中国可以通过经济倡议实现一些目标。尽管其遭到美国的强烈抵制,但英国和澳大利亚等传统美国盟友都纷纷加入其中。这也表明,地缘政治趋势正朝着多极世界的方向转变,更重要的是,就安全与战略举措而言,这也是冷战后秩序的转变。

5.对于较小的岛屿国家来说,中国的投资意味着一种选择。在印度缺乏远见的情况下,中国在实现其外交政策目标方面推出了一个结构性框架。鉴于对经济效益及资本的需求,印度别无选择,只能加入亚投行。然而,印度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决定并没有那么容易,尽管其赞扬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无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否为一项有意义的倡议,我们都不能排除这样一个事实:该倡议正在使中国成为全球大国。

6.印度和中国自古以来就相互影响。然而,这两大亚洲“巨人”现在才开始在海上空间进行交流,不幸的是,交流是在一个充满敌意的环境中展开的。该地区不断崛起的大国处理这种与战略利益相关的新关系将影响该地区新的安全秩序的构建。问题不在于崛起的大国,这是一个公认的惯例。每个拥有远大目标的发展中国家都会质疑已确立的规范,并促使国际社会接受很多新规范。印度面临的问题是,新规范会如何影响其战略和经济利益?在这一点上,中国在全球舞台上比印度拥有更多的经济和战略影响力。由于印度的计划与中国的互联互通计划不匹配,其被迫向中国开放自己的市场。尽管对中国投资开放可以归功于拥有务实政策的中国政府,但是印度不得不平衡基础设施需求和战略利益。印度对中国互联互通计划的严重安全担忧是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日益密切的联系。

7.印度政府意识到,印度迫切需要改善其与周边地区的连通情况,特别是边境地区。如果莫迪政府足够务实,能够认识到中国基础设施项目带来的经济利益,那么其也会意识到该项目可能破坏其战略延伸。“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问题在于其缺乏明确的结构和路线图。对于该项目的明确任务以及涉及的利害关系,尽管印度有战略担忧,但其仍做出积极回应。一个恰当的例子是亚投行,印度是该机构的第二大股东,该机构与现有的机制相互竞争,为地区发展提供资金。在考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时,印度没有看到亚投行的清晰结构。中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涉及的部分项目正在建设中,中国只有对各方反应进行评估后,才会公布一项成熟的计划。对于一个总是为其经济目标制定清晰计划,确定方法和过程的国家来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结构布局还不够完善。当然,中国花了近18个月才发布了关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的官方文件。

8.与中国在印度洋地区活跃的参与相比,中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更倾向于提高影响力。中国在印度洋的存在已是一种现实。虽然中国很难在印度洋地区投放军事力量,但是通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或在双边层面对印度洋地区的岛国进行投资,中国能够在参与印度洋地区事务中获得合法立足点。一项重要的经济投资必然会增强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以为其军事存在奠定基础,而这自然符合经济利益。中国越来越多地与缅甸、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接触,中国潜艇停靠斯里兰卡、瓜达尔港和中巴经济走廊只会增加印度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猜疑。尽管有关将这些港口变成海军基地的言论可能会被视为鹰派言论,但中国在该地区军事存在的增加可能成为现实。作为军事设施的军事基地并不服务于同样的目的,特别是在战争时期,这些设施具有重要的战略影响力。

9.印度对中国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着严重的安全担忧。这些担忧主要围绕印度在该地区的战略影响力,而不涉及中国在网络连接中的主导地位。在不损害战略利益的情况下,印度应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最佳方式是什么?不幸的是,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印度将不得不根据自己的利益权衡利弊,对不同的倡议进行选择。如果印度能够看到中巴经济走廊带来的机会,其就会支持它,而该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

10.需要记住的一点是,中国并不是印度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唯一选择,尽管中国可能拥有更多的资本。日本和美国正在迅速成为印度的选择,日本正与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展开竞争。尽管印度仍在权衡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战略利弊,但其可以通过扩大与日本的合作范围来促进连接走廊的发展。印度一些不曾接受外国投资的传统领域已经向日本敞开大门。莫迪政府欢迎日本在印度东北地区和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拥有不可思议的地缘政治优势)进行投资。

11.如果亚洲的地缘政治转变正在加剧竞争,那么其也为该地区国家之间的合作开辟了道路。如果中国在制定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政策时含糊不清,那么印度应该利用目前的空间与该地区其他国家合作。日本推出“高质量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关系”(PQI)时正值印度推出“东向行动”政策(Act East Policy)。日本“高质量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关系”的规模和涉及范围较小,但其非常适合印度。中国的崛起及其对地区安全的影响,将使印度在地区层面上开放合作领域。当然,如果印度不转变政策,放弃孤立主义的模式,与新、旧伙伴和朋友更好地合作,那么这一切不可能实现。印度的一些举措,如在港口发展方面,重视“印度制造”,这一举措已得到日本的支持。日本于2015年对“印度制造”项目投入120亿美元,亚洲开发银行(ADB)宣布对该项目增加贷款。其产生的积极结果是,印度将有选择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印度愿意就这些选择做出决定。考虑到正在进行的地缘政治转变,印度政府将重新审视该地区,重新评估其国际参与政策。印度是时候采取现实的方法来解决有关其利益的问题了。印度的经济和安全合作政策可能符合其利益,但目前的安全环境要求印度制定一个新计划,因为其想在地缘政治环境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尽管与地区预期相比,这一转变的步伐可能比较缓慢,但这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其应该被承认。

12.印度正与中国合作,通过孟中印缅(BCIM)经济走廊及加入亚投行在互联互通项目中获取话语权。如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没有解决印度的安全问题,那么印度应该会寻求下一个更好的替代方案来实现其发展目标。

13.如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变得“活跃”,就会给印度带来好处,让其有时间去考虑解决安全问题的策略。在制定亚洲经济一体化愿景时,中国正在展示其领导能力。中国不太可能仅因为印度不是该倡议的一员,就限制其通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使用已建好的港口和走廊。中国未能就“一带一路”倡议成员资格、权利、利害关系和责任制定一项明确的计划。到目前为止,“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项目合作形式似乎更多以双边层面的合作形式出现。

14.印度洋地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一定进展,这是印度利用双边协定取得的,其并不是在整合该地区。印度已经制定了自己的计划,以促进港口设施建设,并提高其进行海上贸易的能力。

15.印度在2016年4月推出首届海事印度峰会——“一个投资者可以在印度海事部门探索潜在商机的全球平台”。印度新的领导层认识到,印度长期以来一直忽视其海上边界和强大的海洋工业带来的经济机遇。莫迪推出“萨迦尔玛拉”(Sagar Mala)计划,据报道,该计划于2015年使印度的商品出口额增至1100亿美元,并创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就业记录。

16.如果印度不能说服自己在这时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那么其就必须等待时机,并提升其谈判优势。印度目前处理海上问题是积极的,许多地区大国都支持印度的做法。然而,印度不应丧失其在海洋领域的优势。如果印度未能兑现目前所做的承诺,那么其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获得该地区其他国家的认同。如果想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声者”,印度就应该成为一个愿意分担地区责任的大国。如果想成为一个可靠的参与者,印度就必须学会尊重其盟友支持的政策,并为该政策的落实提供安全的区域环境。印度应该保持其在海事领域的领先地位,无论其作用多么小。目前的争论围绕印度的外交政策展开,如就亚洲地缘政治秩序的变化而言,这些外交政策是否符合区域预期?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