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What to Expect from Li Keqiang’s Australia Trip
文章框架:李克强此次访问澳大利亚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贸易和投资,特别是通过习近平主席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的这一倡议符合澳大利亚的“北部大开发”计划);由东盟领导的包括澳大利亚和中国在内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所取得的成果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失败形成鲜明对比。
观点摘要:
1.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行为期一周的访问,此时正值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因破坏国际关系平衡而“触发”一系列外交活动期间。李克强总理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贸易和投资,特别是通过习近平主席的“一带一路”倡议实现此目的(中国的这一倡议符合澳大利亚的“北部大开发”计划)。但李克强也旨在用中国的举措与特朗普的行动进行对比,并声明中国人支持全球关系的平衡。澳大利亚外交部部长毕晓普(Julie Bishop)最近有关民主的声明现在也将不可避免地被加入议程中。
2.中国外交部似乎终于找到一个为美国盟友制定的、可以引起共鸣的政策——中国和澳大利亚应该处于“共同朋友圈”,该政策并没有企图分裂澳大利亚和美国,但提供了一个信号,即澳大利亚不需要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做出选择。避免这种选择已经成为澳大利亚近20年来的首要任务。中国知道如果其迫使澳大利亚做出选择,那么其将不喜欢澳大利亚给出的答案,因为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利益一致,所以双方都不想让澳大利亚做出这样的选择。
3.澳大利亚不可能选择中国出于一个简单的、不可逾越的原因:尽管中国和澳大利亚拥有强大且友好的关系,但是两国根本不信任彼此。虽然最近的评论表明,特朗普可能使澳大利亚与中国更靠近,但两国关系根本就没有再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这种持续挫败两国关系的不信任起源于两国非常不同的政治制度。
4.尽管两国间存在如此严重的不信任,但是澳大利亚人民的友好程度远远超出官方水平。因为这与澳大利亚建立在“共同朋友”基础上的国家形象一致。这一形象有助于澳大利亚公众认为澳大利亚的经济命运取决于本国与中国的良好关系,大多数澳大利亚人认为他们的安全需要美国与中国维持友好的关系。总之,“共同朋友”既体现了澳大利亚的价值观,又体现了澳大利亚的利益。李克强在提倡“共同朋友”的同时,将中国的举措与特朗普不可靠的行动进行对比。特朗普正在有条不紊地“疏远”美国盟友及其邻国。李克强不需要亲自做出对比,澳大利亚媒体(和公众)几乎可以亲自识别。
5.李克强此次访澳期间发表的大多数明确的声明可能都集中于贸易和投资,而非战略关系。在贸易方面,中国是一个开放的全球经济体。由东盟领导的包括澳大利亚和中国在内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所取得的成果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失败形成鲜明对比。在投资方面,中国对澳大利亚的外国投资制度感到不满,但是仍支持澳大利亚加入“一带一路”倡议。2月,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宣布他对“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澳大利亚“北部大开发”计划很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