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Sri Lanka and the Pivot to Asia in the New Global Order
文章框架:区域和全球权力平衡似乎正向亚洲转移;鉴于近年来的经济成就,中国的崛起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中国崛起为国际贸易新的领导者,可能对小型发展中经济体特别有利。
观点摘要:
1.2011年10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概述了美国的一项新外交政策愿景,即将其重心从中东调整到东亚和太平洋。鉴于美国在中东的干预措施代价颇高,奥巴马政府认为,将外交和军事重心“转向亚洲”会使美国受益于该地区的经济活力,同时也平衡了中国的军事实力。当时,“转向亚洲”被认为是美国意图影响该地区权力平衡、地缘政治和区域经济的政策……然而,六年来,区域和全球权力平衡似乎正向亚洲转移。
2.鉴于近年来的经济成就,中国的崛起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上,中国已经通过其成功,与其他东亚经济体一起应对了欧洲同行所面临的“经济不稳定”,这些情况确保了中国有机会真正成为国际贸易新的领导者。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同一个星期内,美国领导人发表就职演说,推动贸易保护主义,而中国领导人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强调了全球化的优势。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作为一个支配21世纪贸易规则的大型区域贸易协定失败了,而中国和印度正在努力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如果成功,那么该协定基于发展中国家的视角,会为贸易自由化提供另一条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不同的道路。拥有大量中产阶级的蓬勃发展的中国除了通过大型区域贸易协定处于领先地位外,还将完全使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形态转变为更加平衡的经济形态。
3.中国崛起为国际贸易新的领导者,可能对小型发展中经济体特别有利。像斯里兰卡这样的国家将更容易符合加入大型区域协定(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所需的条件,而无须进行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要求的完全的制度改革。此外,美国保护主义兴起和日益增长的民族主义所导致的欧洲潜在的不稳定,以及英国脱欧,使得斯里兰卡需要将其出口市场多样化。斯里兰卡未来的经济活力取决于东盟的经济增长程度,因此其经济应做出必要调整,以适应这些市场。但为了成功这样做,斯里兰卡需要迫切进行贸易和投资政策相关制度的基本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