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Israel and China:Toward A Comprehensive Innovative Partnership
文章框架:内塔尼亚胡访问的目的是将以色列与中国的关系定义为“创新全面伙伴关系”;鉴于中国不干涉其他国家内部事务以及谨慎规避风险的原则,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大部分活动具有经济性质。
观点摘要:
1.2017年3月20~21日,在以色列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25年后,本雅明·内塔尼亚胡总理将访问中国,这是他在习近平担任主席期间对中国的第二次访问。这次访问的背景是:以色列和中国之间经济关系不断加强,中国对中东的兴趣较高,以及唐纳德·特朗普就任总统已使三个世界大国之间关系呈动态发展。以色列与中国的关系意味着必须最大化地体现以色列经济的巨大增长潜力,与此同时以色列采取一切预防措施来维护其与美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内塔尼亚胡访问的目的是将以色列与中国的关系定义为“创新全面伙伴关系”,这个定义用来阐释双方对两国关系重心的认识。
2.鉴于中国不干涉其他国家内部事务以及谨慎规避风险的原则,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大部分活动具有经济性质:中国在该地区的政治参与是次要的,其小型军事活动仅限于维和行动。中国一半以上的石油进口来自中东,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中国对交通基础设施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如对公路、铁路和海港建设的投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将中国与欧洲和非洲市场连接起来,由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简称亚投行)提供部分资金。以色列是亚投行创始成员。仅2015年,中国对中东和非洲的基础设施投资接近57亿美元,而2016年,投资总额达到215亿美元。中国也参与了以色列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挖掘海法的卡梅尔隧道,在特拉维夫建设轻轨,扩建阿什杜德和海法海港,中国同样“进入”了以色列住宅建筑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