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午夜,卡塔尔首都多哈传来了期待已久、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世贸组织正式接纳作为世界第七大贸易国的中国加入这个全球贸易组织。为了这一刻,中国足足等了15年,不,更准确地说,从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的1433年开始算起,中国已苦苦等了五个多世纪。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在美国这个世界经济火车头的经济衰退影响之下,进入周期性和整体性的萧条和衰退。亚洲最先开放的经济体如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由于产业结构和出口市场对美国的依存度过大,普遍受到严重的、直接的影响和冲击,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令全世界羡慕的“亚洲奇迹”已是明日黄花。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当全世界都把下半年能够有所转机的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的时候,偏偏又发生了恐怖分子袭击美国的“9·11”事件,使全球经济雪上加霜,陷入更深的困境。
与之相反,当世界经济、政治形势每况愈下,东西方各国都在为政局动荡、经济低迷一筹莫展的时候,中国却是一枝独秀:政局稳定,社会安定,经济仍然以7%以上的增长速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并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将流入亚洲70%的外资吸收过去。与此同时,申奥成功、南京世界华商大会、足球冲出亚洲、APEC上海年会等一系列好戏,都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加了中国在国际场合说话的分量,使中国成为国际舞台上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不久前有人说过,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而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谁是前两个世纪的主宰,历史早有定论;现在就来讨论刚刚开始一年的这个世纪将由谁主宰,似乎还为时过早。不过,如果按照英国人的格言“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来推算,中国在2001年的大吉大利、开门见喜,还真是一个不错的预兆。
中国此次加入世贸,不是偶然,不是侥幸,也不是运气,而是改革开放23年政府和人民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结果,是实力积累、人心凝聚的体现。如果说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那么这一次中国加入世贸的意义之重大,可以称得上是第二个十一届三中全会。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世界贸易体系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麦克穆尔形容中国入世是“我们正在创造历史”。也就是说,中国加入世贸,必将开启中国历史、亚洲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新篇章。
谈到历史,大概人人都知道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不过,早在这之前约1700年的汉朝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以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便成功地把西方的罗马帝国和中国连接起来。到了13世纪的元朝,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远销印度、波斯和东非。到了15世纪的明朝,三宝太监郑和率领浩浩荡荡的大型船队,历史性地远征西洋,进入印度洋、波斯湾、红海和非洲东岸。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了87年,比奥斯达·伽马发现新航路早了93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了110年。
遗憾的是,1433年郑和在七下西洋的途中,突然接到明朝皇帝的诏书,命令他停止远航,毁掉航船,并从此严禁国人出国。正当世界走向全球化之际,为政者却选择了一条闭关自守的道路,使朝野上下开始故步自封、孤芳自赏,沉湎于显赫的往昔,疏忽了对世界潮流的洞察。本以为天朝大国,关起门来世界奈何不得,不料就在这短短几百年间,世界科技、文化、经济、社会制度突飞猛进,相比之下,一个曾在许多领域领先世界的泱泱大国,竟沦为世界最贫穷、最落后的国家之一。
历史是无情的,无情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真理:闭关锁国必将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由于落后,才有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才有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才有割让香港和澳门的百年耻辱,才有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才有把照相机视为吸血匣子而砸烂,才有把铁路视为压住了祖宗的龙脉而拆除……清朝晚期,虽有以曾国藩和他的学生左宗棠、李鸿章、沈保桢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所推动的洋务运动: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举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开办新学;培养翻译人员;派遣詹天佑等留学生出国等。对19世纪末中国的对外开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这只是杯水车薪,并不能扭转中国和世界差距越来越大的颓势。
中国加入世贸,标志着中国经过23年改革开放的历练,愈显成熟,愈加开放。世上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久的利益。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如果中国继续游离于世贸组织之外,便不能在各国资源分布极为不均衡的情况下,依靠国际大家庭的合作与制度化的安排和平分享世界资源。狭隘地以为以自己有限的资源和市场关起国门搞建设、搞发展,便能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只能是一个美丽的梦想。不食周粟的时代已经过去,融入世界经济大家庭才有出路。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加入世贸并不是选择,而是必然结果。
中国加入世贸,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入世之后的路更长,任务更艰巨。对外有强势文化、强势经济、强权政治对民族文化、民族经济、国家主权的渗透、冲击和影响,对内有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造、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下岗工人、银行坏账等种种困难和问题。世贸组织的游戏规则给中国现有的法律体系包括宪法和经济体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脱胎于短缺经济、管制经济的计划经济和建立在自由经济基础之上的市场经济的冲突和落差,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调整;政府对市场的不适当干预和一些垄断行业的习惯性运作方法,也将按照对世贸组织的承诺而逐步取消和放弃。此外,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国际资本流动及其对生产、贸易布局的影响;超国家利益与秩序的协调;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也是经济全球化带给中国的三大挑战。
中国加入世贸,意味着将为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创造许多新的机遇;中国加入世贸,意味着中国搭上了经济全球化的顺风车,同时为这列火车安上了一台新的大马力引擎;中国加入世贸,意味着中国将能够对亚洲、对世界承担更多的责任,做出更大的贡献。可以毫无疑问地说,中国加入世贸不仅是中国之大幸,而且是亚洲之大幸、世界之大幸。
(写于2001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