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15年漫长的艰苦谈判和讨价还价,中国终于在11月10日以世界第七大贸易国的身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高度评价中国加入世贸“对世界贸易体系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麦克穆尔则形容中国入世是“我们正在创造历史”。
中国加入世贸,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和战略转折,不但中国人民高兴,世界人民也为之欢欣鼓舞。当全世界都在面对经济萧条、恐怖袭击和炭疽杆菌恐慌、阿富汗战事结果未卜的时候,中国以其13亿人口的重量级会员的身份加入这个主宰全球经济秩序(甚至政治秩序)并制定游戏规则的世界经济俱乐部,既是中国对该俱乐部的认可,也是该俱乐部对中国的接受;中国得到了参与游戏和制定游戏规则的机会,也为这个俱乐部增添了一分力量和支持。一句话,中国需要世贸,世贸也需要中国。
中国加入世贸,开辟了一条实现富国和强国理想的道路,但理想的实现,还要靠几代中国人的奋斗和努力。若论人口和面积,中国绝对是一个大国;若论财富和实力,虽然和1978年相比,中国成功实现了国民经济翻两番的既定目标,但眼下仍然不是一个富国,更不是一个强国。美国拥有世界人口的1/30,CDP却占世界GDP的1/4;中国拥有世界人口的1/5,GDP却只占美国GDP的1/9。
以人均资源计算,如人均水资源、人均耕地、人均森林拥有率、人均石油拥有率等,中国都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在GDP的构成中,资金、技术、劳动力这三大要素的贡献度,美国分别是34%、60%、6%,而中国分别是90%、1%、9%。即便和东南亚国家相比,中国在高科技领域也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以工业电子产品占全部电子产品出口比重为例,新加坡占10%,马来西亚占2%,中国占0%;电子组件与零件出口中,新加坡占89%,菲律宾占66%,马来西亚占70%,泰国占43%,中国只占15%。同时,除了资金、技术、天然禀赋等有形资源和实物资本的不足之外,中国在民主、法治、全民族的教育水平等无形资源和社会资本方面与先进国家也有相当大的差距。
中国加入世贸,使中国能够直接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利益。根据世界银行最近的估计,中国加入世贸之后五年内,贸易额占世界的比重将从目前的4.5%增加到6.5%;国内生产总值将额外增加0.5%~2%;人民币有升值的潜力,有望在将来成为国际流通货币。这将使中国这个过去20多年来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国能够更直接借鉴工业先进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吸取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少付学费,以比较低的成本、比较小的代价、比较短的时间和比较快的速度缩小与工业先进国家的差距,从而加快自身发展的步伐。
中国加入世贸,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对外有强势文化、强势经济、强权政治对民族文化、民族经济、国家主权的渗透、冲击和影响,对内有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造、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下岗工人、银行坏账等种种困难和问题。世贸组织的游戏规则给中国现有的法律体系包括宪法和经济体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脱胎于短缺经济、管制经济的计划经济和建立在自由经济基础之上的市场经济的冲突和落差,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调整;政府对市场的不适当干预和一些垄断行业的习惯性运作方法,也将按照对世贸组织的承诺而逐步取消和放弃。此外,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国际资本流动及其对生产、贸易布局的影响;超国家利益与秩序的协调;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也是经济全球化带给中国的三大挑战。
中国加入世贸,标志着中国的经济管理模式和政府管理模式将发生深刻的变革,以规则为基础的法制经济在中国将全面确定。中国入世,意味着政府管理部门首先入世,也就意味着要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职能要进行转变,还权于企业、市场、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另外,政府经济部门从重审批、重管理转向重监督、重服务,留下充分的空间给市场和企业,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而政府管理这只“看得见的手”要缩回。
入世之后,中国将按照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与世界各国建立更密切的经济往来和其他经济联系。中国政府将取消对外商投资的政策壁垒,也就是说政府将自破关垒。例如,不再规定中方资本要占外商投资企业相当的比例;不再限制外资企业使用外汇;不再强制规定外资企业产品的外销比例。
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保障公平竞争的制度,包括法律制度、契约制度、现代市场制度、现代税收制度、现代金融制度、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等。中国加入世贸之后要参与国际事务、国际竞争、国际市场,只能依照国际条约、国际标准、国际惯例参与。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应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国内制度建设,另一个是与国际接轨。对于现存的国际游戏规则应该采用这样的原则:第一是承认规则,参与游戏;第二是遵守规则,公平竞争;第三是利用规则,保护国际利益;第四是修改规则,保证公平竞争。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之一,是通过政策与法律为竞争制定“规则”,为各个经济活动主体创造公平竞争、公开竞争、公正竞争的环境,保障市场经济有效运转。反垄断就是政府对市场竞争的一种不完全干预,即通过建立一套法律规范,限制企业垄断市场,禁止企业采用不正当竞争行为。如果市场是开放的,允许公平竞争,那么任何垄断者的垄断利润将随着其他厂商的自由进出、市场的激烈竞争而逐渐消失。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市场经济对政府管理体制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体制框架以及政府组织的严重弊端,诸如机构十分庞大、人员过多、层次过多、职责不清、互相扯皮等,已与日益市场化的微观经济基础越来越不适应,客观上要求改变现状,改革政府管理体制。面对世贸组织的规则和要求,政府管理职能将面临以下五个方面的改革:从职能无限政府走向职能有限政府;从人治政府走向法治政府;从集权政府走向分权政府;从专政政府走向民主政府;从封闭政府走向开放政府。
同时,大量跨国公司的进入,为中国带来了宝贵的、合法的社会资本。这些公司习惯于在法治社会做生意,它们有雄厚的法治经营社会资本,将打破中国市场经济中难以自拔的“不守法者总能得利,守法者总是吃亏”的囚徒困境,为中国的法治建设带来新的活力,这是比实物资本更加宝贵的社会资本。
入世之后,政府管理体制要向市场经济转型,减少政府管理层次和工作人员数量,取消各工业产业管理部门,建立行业协会。行业协会起到企业与政府之间纽带的作用,是除了市场机制、国家干预之外的第三种控制机制。它在代表本行业利益影响政府政策和立法的同时,也承担支持政府宏观决策的责任。地方政府应该成为提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主体,而不是经济活动特别是竞争性生产领域的主体。
中国加入世贸是历史的必然,中国申请入世的过程本身就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也是封闭的民族经济形态对开放的世界经济形态不断理解、不断认识的过程。中国加入世贸,不但将为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创造许多新的机遇,而且必将加快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这意味着中国将能够对亚洲、对世界承担更多的责任,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学报》,2001年12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