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几位在中国常驻的新加坡工商界朋友回狮城度假,大家照例欢聚一堂,照例谈论本地商家投资中国的成败得失这个每聚必谈的话题。
本地商家投资中国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早期。经历了15年的风风雨雨,许多商家和许多项目已经取得了成功,少数佼佼者盈利或收入的大部分竟是来自中国的项目或者业务。
与此同时,大多数的商家和大多数的项目虽然熬过了艰难的初始期,业务也渐渐走上轨道,但经济效益或盈利情况并不理想,或者说与原来的期望值相差甚远。其表现在:企业虽站住了脚跟但没有做大做强;在同地区或同行业没有占据领先地位;经营与管理仍非常吃力;新加坡母公司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市场、品牌等方面所具备和拥有的优势也没有传递或延伸到中国的项目中。
应当承认,和15年前相比,中国的投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政策法规的健全与规范,政府部门的亲商意识和服务水平,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与完善,人力资源的素质与数量,国人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和社会的开放程度等,这些曾经给外商带来极大困扰的难题已经大幅度减少。
不错,投资环境的改善固然为外资项目的成功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但项目成功的真正动力并不取决于外部条件,而取决于内部条件,取决于母公司的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许多投资者往往将项目的成功寄托于投资环境,过分强调和依赖外部条件,忽略了自身的宏观决策能力和微观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