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站在哪个地方,满眼皆绿,满目皆花,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公园,道路两旁大树成荫,小树成林,到处是花圃草坪,处处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就是新加坡,世界级的花园城市,也是世界公认的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
徜徉在新加坡的大街小巷,地上看不到垃圾污渍,老房子也被装饰得如同童话城堡,行人们彬彬有礼,交通相当顺畅而且司机互相礼让,整个城市让人赏心悦目。新加坡之所以有如此优美、洁净、有序的市容环境,主要得益于城市建设管理的巨大成功,海南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
当地一位城市规划专家符基仕告诉记者,“新加坡对城市管理建立了一整套方法体系,其中建立完善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罚款制度、考评制度和对管理资金的经营是城市管理的基本方法”。
新加坡亚洲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建伟教授说,新加坡是一个用重罚造就的美好城市,良好的城市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渗透到城市管理方方面面的罚款制度。
的确,记者在新加坡街头看到了形形色色的禁止标志,如禁止停车标志,如果违停,你的车会被车轮锁锁定,而摘除车轮锁的费用可达150新元甚至更高,折合人民币700余元,难怪不许停车的地方都清清爽爽,看不到一辆乱停的车。
“新加坡城市管理方法中最根本的一条是建立了一整套严格、具体、周密、操作性强、没有回旋余地的法律体系。”杨建伟说,作为世界上少有的未废除鞭刑的国家之一,新加坡的城市管理真正做到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政府对执行罚款给予高度重视,通常派专人进行监督。对不同违法行为的罚款都有具体、明确的规定,如随地吐痰最高罚款1000新元,在电梯里吸烟罚款500新元,在公共汽车里吸烟罚款1000新元,上公共厕所后不冲水罚款500新元,过马路闯红灯罚款200新元等。通过严格执法,培养了居民对于国家公共环境的强烈责任感。
新加坡海南会馆会长潘家海告诉记者,除此以外,新加坡还阶段性地开展城市管理宣传教育、评比活动和全国运动,作为城市管理的辅助手段。不少居民通过市镇理事会这样的组织,参与城市管理的决策过程,使管理更加符合公众的需求。
为了保护岛屿的自然风光,国土面积仅700多平方公里的新加坡将大约30平方公里的树林、候鸟栖息地、沼泽地划为自然保护区,大大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为了营造舒适惬意的人居环境,新加坡建有337个公园,组团之间建有大型公园和生态观光带,每个镇区建有0.1平方公里的公园,居民住宅每隔500米建有0.015平方公里的公园。这种见缝插针、重视绿化的环保理念和人本精神,引领当地社会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了解越多,记者越感到,新加坡绿草如茵、干净整洁、精致舒适的外表已经令人叹为观止,而表征之下健康清新的城市文化,才是“花园城市”的精神内核与不竭动力。海南需要向新加坡学习的,既包括外在形象上的“筋骨皮”,也包括塑造自身城市文化与城市精神的“精气神”。新加坡对于东方文化、儒家文化与西方文明的交汇融合,各取所长,使政府官员和具体的管理人员都有很强的责任心与执行力。从新加坡创造的经济奇迹到城市管理奇迹,人,在其中始终扮演着最核心的角色,这一点最值得作为海南人的我们细细揣摩。
《海南日报》报道
2015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