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北京的镜中世界
在线阅读 收藏

原文标题: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in Beijing

文章框架:特朗普总统宣布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变化协定》,这是一个由190多个国家通过的气候变化协定;中美两国对于科学的态度是不同的;2017年5月中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与亚洲、欧洲和非洲数十个国家建立了联系;习近平主席在峰会开幕式上强调“合作共赢”,表示要建设“和谐共存的大家庭”;美国总统拒绝市场原则、科学和多边领导,这违背了美国人深信不疑的价值观和传统。

观点摘要:

1.特朗普总统宣布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变化协定》,这是一个由190多个国家通过的气候变化协定。特朗普的言论既拒绝了被广泛接受的科学,也拒绝了长期被认可的美国领导准则。

2.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不仅重申了其对《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的承诺,还重申了基于市场的应对全球变暖的政策。中国领导人明确支持关于气候变化的科学共识。2017年5月,数十个国家的领导人来到北京,讨论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支出问题。

3.20世纪80年代,当美国保守派推行排放权交易的想法时,在中国几乎不存在私人企业。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由政府主导。在中国一些省份,创业是违法的。30年后,中国政府不仅支持私人企业发展,还采用诸如排放权交易等基于市场的政策工具。在过去几年里,中国在7个省份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项目。但在美国,联邦政府很少有机会利用排放权交易来帮助应对未来数年的气候变化。

4.中美两国对于科学的态度是不同的。中国从来没有不尊重科学。相反,中国人倾向于尊重科学和科学家。中国政府支持科学也就不足为奇了。

5.但美国政府对科学的敌意是令人担忧的。在美国的众多资产中,其科学机构的卓越地位尤为突出。从晶体管到小儿麻痹症疫苗和互联网再到无数其他的例子,美国科学在20世纪改变了世界。两党总统都大力支持几代人的科学研究。当前政府对科学严重不尊重,拒绝被广泛接受的科学结论,并提议大幅削减科学研究预算,如果这一局势没有得到逆转,将对美国造成长期损害。特朗普政府所实施政策的这一特点让许多中国人感到困惑不解。

6.对于几代人来说,观察家们用诸如“自由世界的领袖”和“不可或缺的国家”等术语来描述美国,这反映了美国在帮助领导一系列联盟和多边机构方面发挥的作用,这些联盟和多边机构在二战结束后塑造了世界。在这段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的外交政策都遵循邓小平同志在1990年发表的准则“韬光养晦”。

7.特朗普总统挑战了美国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在他的言辞中,他用“美国第一”取代了“美国是一座在山巅上闪耀的城市”。与此同时,2017年5月中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与亚洲、欧洲和非洲数十个国家建立了联系。他提供了数百亿美元用于资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邀请数千名外国科学家在中国工作。习近平主席在峰会开幕式上强调“合作共赢”,表示要建设“和谐共存的大家庭”。

8.这种角色转换在气候变化外交中尤其生动。1992年,美国成为最早加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国家之一,该公约由共和党总统签署并获得美国参议院一致通过。中国(当时是一个小型排放国)也加入了这项协议,但坚称几乎没有义务限制排放。

9.2017年6月,特朗普总统宣布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变化协定》。作为回应,中国政府重申了履行《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的承诺,并继续推进国家政策以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推广可再生能源及减少煤炭使用。中国与欧盟领导人承诺: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清洁能源转型。

10.美国总统拒绝市场原则、科学和多边领导,这违背了美国人深信不疑的价值观和传统。上周在北京,加州州长杰里·布朗(Jerry Brown)提出了一种更符合历史传统的美国愿景。他谈到了加州的温室气体排放交易计划,并强烈支持关于全球变暖的科学共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接待了布朗州长,这是一项仅为最重要的人而保留的荣誉。

11.与此同时,民调数据显示,特朗普总统退出《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的决定在美国人中非常不受欢迎(就像总统本人一样)。美国有9个州、100多个城市及1000多家美国公司加入了由迈克尔·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组织的“我们仍在”这一环保活动,声明即使是美国政府退出,他们仍致力于为实现《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的目标而努力。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