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沿丝绸之路国家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看法
在线阅读 收藏

原文标题: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Views from along the Silk Road

文章框架: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公布了“一带一路”倡议(BRI)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雄心勃勃的倡议引发了各国政府以及外部评论员和分析人士对该倡议所涵盖的各个领域的各种反应;提高中国获取自然资源的能力,特别是能源资源,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驱动力;这种国家建设与地缘政治的融合对边疆地区非汉民族的影响比较明确,即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现代化、一体化。

观点摘要:

1.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公布了“一带一路”倡议(BRI)的重要组成部分。9月7日,他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讲话时宣布,中国希望与中亚合作伙伴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深化在欧亚地区的合作并扩大在这一地区的发展”。一个月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讲话,鼓励东南亚各国与中国合作,共同开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随后,中国将更多的“肉”放在这样有雄心壮志倡议的“骨头”上,其通过6条核心“经济走廊”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连接起来;支持建立多边金融机构,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和丝路基金(SRF);发布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实施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官方“蓝图”。北京也支持该倡议,并做出了相当大的财政承诺,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拨款400亿美元,为“海上丝绸之路”拨款250亿美元,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拨款500亿美元,为丝路基金拨款400亿美元。

2.这一雄心勃勃的倡议引发了各国政府以及外部评论员和分析人士对该倡议所涵盖的各个领域的各种反应。第一种观点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由中国的地缘政治目标所驱动的,旨在打破美国在亚太地区设立的“包围圈”,并限制印度的崛起。第二种观点强调了该倡议的经济基础。这一观点将“一带一路”倡议视为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艰难发展的直接产物,特别是中国还要实现其长期以来的愿望,即缓解其沿海和内陆省份之间的经济失衡,并希望通过该倡议寻找处理过剩产能的渠道。在这种观点下,通过成功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而创造的地缘政治利益可能会受到欢迎。最后,其他人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是北京越来越渴望通过“软实力”扩大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和战略影响,使中国成为全球霸主美国的替代领导者。

3.提高中国获取自然资源的能力,特别是能源资源,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驱动力。在6条确定的经济走廊中,大多数涉及与能源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包括通往俄罗斯、中亚和印度洋的管道。在战略上,“一带一路”倡议对于陆路供应路线发展和多样化的关注,是中国从“马六甲困境”中解脱出来的一种手段,即中国在依靠海运供应路线的情况下,如果与美国发生冲突,那么这条海运供应路线可能容易受到美国海上力量的影响。最后,中国建立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制度机构,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表明北京希望利用剩余资金支持重大基建项目,增强中国的经济影响力。事实上,中国官员认为这些机构不仅是解决亚洲“基础设施赤字”的手段,而且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一种手段。

4.这种国家建设与地缘政治的融合对边疆地区非汉民族的影响比较明确,即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现代化、一体化。在外交定位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及其相关组成部分和举措,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力图将中国描绘为国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并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崛起实际上对区域和全球是安全有利且无害的。然而,鉴于“一带一路”倡议侧重于对传统的不安全边界地区进行整合,该举措也可能会推动北京在超出其边界的地区投射影响力,这有可能破坏中国与邻国的重要关系。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