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China and the Mediterranean:Open for Business?
文章框架:中国承诺以投资、贷款或改善总体关系的形式提供给每个国家绝妙的发展机会,许多国家都在寻求与“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机会;中国在中东和北非的关注重点在于治理和地缘政治问题,该地区明显具有作为基础设施供应商的潜力,而且能源采购也是中国在该地区的主要经济利益之一;欧洲在地理上位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终点,因此,欧洲必须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南部组成部分,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概念到现实的发展;意大利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将是互惠互利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北非地区若干国家发起的国家发展规划为该地区带来了许多经济机会,对外国投资者实行激励措施并创建了稳定的经济框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中国将中东地区视为出口中国产品和进行基础设施投资的巨大市场。
观点摘要:
1.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BRI)的国家往往就像“井底之蛙”一样仰望“天空”。中国承诺以投资、贷款或改善总体关系的形式提供给每个国家绝妙的发展机会,但是这些机会都局限于“双边之井”。正如天空是广阔的,2015年,“一带一路”倡议所覆盖的国家实际上已经超过了最初的65个,每个国家都在寻求与“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机会。事实上,区别“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经济“走出去”战略是非常困难的。“一带一路”倡议确实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除了美国,该国代表着“一带一路”倡议唯一的地理局限性)拓展。
2.中国分析家指出“一带一路”合作中的人力资源障碍。事实上,中国企业在自己雇用自己的员工时最容易取得成功。而中国企业担忧在欧盟国家不能雇用中国工人。对欧洲地缘政治的担忧似乎是次要的,而其他情况才是更不明确的:“难民”“民粹主义”,更重要的或许是欧洲国家政府的频繁更替(意大利是一个典型例子),这使中国(采取自上而下管理模式)忧心忡忡。相比之下,中国在中东和北非的关注重点在于政府治理和地缘政治问题,该地区明显具有作为基础设施供应商的潜力,而且能源采购也是中国在该地区的主要经济利益所在。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处于欧洲的影响力范围内并倾向于遵守欧盟规则。埃及官僚主义、贪污腐败问题严重。事实上,尽管推动埃及与中国的合作是有意义的,但一些分析家认为富有的海湾国家更具有同中国合作的优势。
3.欧洲在地理上位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终点,因此,欧洲必须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南部组成部分,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MSR)从概念到现实的发展。有关中国基础设施项目的讨论及其对现行贸易和投资模式的影响在未来几年可能主宰中欧关系的发展趋势,为中欧关系发展带来挑战和机遇。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北部陆上路线相比,南部海上路线不是那么明晰。根据“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官方地图的描绘,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和意大利的威尼斯港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然而,事情总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中国的关注重点将由其可利用的机会决定,而不是官方地图的路线规划。目前,希腊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2008年,中国企业与希腊签订合同获得比雷埃夫斯港两个集装箱码头为期35年的特许经营权。2016年8月,中国远洋运输集团(COSCO)成为比雷埃夫斯港的控股股东。在此期间,由于中国的投资与管理以及中国经过该港口的运输量增加,比雷埃夫斯港口的吞吐量、基础设施水平、营运水平和营业收入明显提高。
4.据广泛的媒体报道,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是中国货物进入欧洲的门户。通过比雷埃夫斯港向欧洲市场运送货物比通过欧洲其他地区的港口运送会更节约时间和成本。此外,中国对比雷埃夫斯港的所有权将加速“中欧陆海快线”的建设,这条线路将进一步缩短运输时间,拉近中国与东欧和南欧的距离,这符合“一带一路”倡议的互联互通“精神”。
5.近期对中国在欧洲投资的分析往往集中在中国针对“三大”欧洲经济体(德国、法国和英国)进行的大型战略性企业并购上,或者是通过创建“16 +1”模式加入中东欧(CEE)机制。不过,这类关注重点忽视了中国在欧洲投资活动的深刻意义。2012年以来,中国对南欧的兴趣迅速上升,2015年,该地区吸收了中国对欧盟投资额的40%以上,而2000年至2011年这一比例平均为7.2%。中国研究人员对南欧的研究兴趣日益增加,尤其是2017年2月意大利总统塞尔吉奥·马塔雷拉(Sergio Mattarella)访问北京后,意大利国内也开始了各种相关分析。对于中国学者来说,意大利成为中国投资目的地的原因很多。周立苗(Zhou Limiao)指出,投资意大利符合中国目前的发展优先事项。意大利拥有领先的技术公司,意大利的技术专业性几乎完全符合中国当前政策要求。意大利在机床、机器人和工业自动化方面的专长符合中国五年计划中概述的技术优先事项。王旭光(Wang Xuguang)和毕淑娟(Bi Shujuan)认为意大利也将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作用。王旭光认为,意大利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将是互惠互利的,他指出,在一系列由中国领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公平公正的项目招标中,在基础设施领域具有竞争力的意大利公司将更受欢迎。反过来,意大利的参与将通过向东扩展欧洲的治理规范和技术来惠及亚洲。除了中国企业在意大利投资的理论原因之外,笔者认为,另一个更实际的原因在于中国对意大利的经济资产非常感兴趣。事实上,周立苗解释说,意大利经济仍然处于全球和欧元危机的复苏阶段。周立苗认为意大利的这种困境给了中国“千载难逢的机会”,让中国企业以低廉的价格购买世界一流品牌,分享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关键资产。在战略层面上,这对中国经济的意义不大,但是在象征层面上,这对中意双方都具有很大意义,中国苏宁集团在2016年收购意大利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约70%的股权就是一个例子。由于深陷债务之中,米兰足球俱乐部仅以2.7亿欧元出售这部分股权,这对中国来说的确是一桩划算的买卖。
6.“一带一路”倡议和北非地区若干国家发起的国家发展规划为该地区带来了许多经济机会,对外国投资者实行了激励措施并创造了稳定的经济框架。埃及和阿尔及利亚目前正在执行两项旨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国家发展计划。“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在北非地区的投资创造了有利的经济条件。中国和北非国家都应该把握好这次机会。在阿尔及利亚,舍尔沙勒港是中国在地中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2016年1月,中国建筑总公司、中国港湾工程有限公司、阿尔及尔港务集团三方签约将共同投资兴建阿尔及利亚中部新港。中部新港项目价值33亿美元,其目标是在地中海地区建立一个年吞吐量达到650万个集装箱和约3000万吨散装货物的配送中心。中国已经是埃及最大的贸易伙伴,通过将“一带一路”倡议与埃及政府的“振兴计划”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深化两国政治互信并加强经济关系。除了这个计划,埃及总统的“向东看”政策旨在吸引中国对埃及能源、基础设施、农业和金融领域的投资,并鼓励中国推动苏伊士运河经济特区发展。对于中国政府而言,埃及是北非地区最欢迎“一带一路”项目的五个利益相关者之一。埃及认为自己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枢纽”和“区域优先事项”,所以其将重点放在本国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之间的协同增效上。中埃双边本币互换以及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发展表明两国的关系进一步加强。
7.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副研究员田文林(Tian Wenlin)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升级版。他认为,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中国将中东地区视为出口中国产品和进行基础设施投资的巨大市场。此外,鉴于中东经济目前正在减少对石油和天然气出口的依赖,“一带一路”倡议还可以促进中东的经济结构调整。田文林还认为,由于与美国的战略对抗,中国的地缘政治压力增加,这促使中国拉近与中东地区的关系以打破美国的战略遏制政策。田文林认为,政治不稳定、宗教派别冲突、恐怖主义的蔓延以及地缘政治分裂的总体趋势(这被认为是西方帝国主义的残余)是“一带一路”项目在中东成功实施的主要挑战。另外,田文林还指出“第三方风险”(即该地区其他大国,特别是美国的战略利益)可能给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带来挑战。他表示,由于华盛顿不愿意接受中国在中东地区影响力日益增长这一事实,所以北京和“一带一路”倡议受到来自美国的怀疑和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