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Demands on Russian Foreign Policy And Its Drivers:Looking Out Five Years
文章框架:2014年,被困于乌克兰危机中的俄罗斯公然挑战美国的主导地位;中国和俄罗斯已同意协调“一带一路”倡议和莫斯科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EEU),并且两国已经开始进行自由贸易磋商;莫斯科正在将注意力转向非西方世界。
观点摘要:
1.2014年,被困于乌克兰危机中的俄罗斯公然挑战美国的主导地位。此举有效地结束了长达25年的大国合作关系,开创了两国间激烈竞争的时代。三年来,莫斯科继续进行抗争。与此同时,俄罗斯与西方的冲突日益加深,与美国的对抗和与欧盟国家的隔阂成为俄罗斯在国际环境中显著而永恒的特征。俄罗斯也遭受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是由石油依赖型经济模式的终结所导致,并随着西方对莫斯科在乌克兰行动的制裁以及油价下跌而进一步加剧。俄罗斯现在已经渐渐从经济衰退中复苏,进入经济停滞状态(或充其量只是进入了疲弱的经济增长状态)。
2.中国和俄罗斯已同意协调“一带一路”倡议和莫斯科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EEU),并且两国间已经开始进行自由贸易磋商。2017年5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凸显莫斯科对外政策中的“大欧亚”概念。克里姆林宫认为,欧亚经济联盟和“一带一路”倡议这一轴线可以扩展到东盟国家,俄罗斯将越南作为进入该地区的依托,并一直向区域大国即印度尼西亚“献殷勤”。
3.对俄罗斯而言,随着二十国集团(G20)和金砖国家组织取代了之前的八国集团(即现在的七国集团,俄罗斯被踢出了八国集团),并随着上海合作组织(SCO)取代了公众心目中对俄罗斯-欧盟峰会和北约-俄罗斯理事会的设想,莫斯科正在将注意力转向非西方国家。然而,这一过程并不容易。莫斯科与印度、巴西和南非的关系虽然友好,但并没有进一步深化,这主要受到俄罗斯经济疲软的影响。石油价格下跌导致俄罗斯出口萎缩了约三分之一。而俄罗斯武器销售的扩大并没有弥补这一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