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EU Towards Creating Its Own Eurasian Strategy
文章框架:欧盟是中亚地区影响力最小的参与者;欧盟近年来决心在双边而不是多边基础上与中亚地区各国建立关系;中国在欧亚大陆推行的“一带一路”倡议(BRI)并没有减少欧洲对该地区未来的焦虑;欧洲因缺乏有关“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的信息而越来越感到紧张;欧盟在中亚地区的担忧;欧盟认为有责任将自己融入当前形势,以便在之后试着从内部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
观点摘要:
1.2015年,欧盟开始准备审查《欧盟与中亚-新伙伴关系战略》,承认欧盟是中亚地区影响力最小的参与者。根据欧洲议会对外政策总署的分析报告,中亚地区变得更加不稳定,并没有重新配置资源(主要是天然气),这些都被提前预测到了。欧洲国家与该地区之间的贸易量非常小(也许除了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贸易量),该区域领导人将民主视为生存威胁,腐败阻碍了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并使国际社会的经济援助变得“模糊”,而且,人权状况尚未得到改善。
2.总而言之,欧盟近年来决心在双边而不是多边基础上与中亚地区各国建立关系。然而,目前,欧洲的做法出现了重大转变。尽管欧盟目前更加关注内部挑战,但是,布鲁塞尔正在逐步向欧亚地区推行自己的战略。这一观点由欧盟负责中亚事务的特别代表彼得·布里安(Peter Burian)大使在2017年2月14日图青(德国)圆桌会议上的讲话而证实,在此次圆桌会议上,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FES)与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联合发布了题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安全影响与中欧合作前景》的报告。发表该报告的官方和作者认为,欧盟和欧洲大陆其他主要强国正在认真考虑为欧洲和亚洲建立共同安全区域。只有通过该区域国家的发展和欧亚大陆共同的经济“连通性”的形成,才能确保这种安全。此外,布鲁塞尔已经注意到了该地区正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3.中国在欧亚大陆的“一带一路”倡议(BRI)并没有减少欧洲对该地区未来的担忧。在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中巨大的财政资源承诺和中国“去除”过剩劳动和提升建设能力的希望,引起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决心实施其计划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欧盟自然会担心所有这一切将如何付诸实施。
4.欧洲因缺乏有关“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的信息而越来越感到紧张。因此,欧盟坚持有关“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讨论、项目的透明度和公开宣传应具有多边性。而且每个项目都应该符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所有参与欧洲安全与合作委员会(OSCE)、上海合作组织(SCO)和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CICMA)框架的利益相关者要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合作进行展望,并且所有区域的主要捐助者和金融机构需要进行多边协调。很明显,欧盟将尝试约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手脚”以最终使项目内所有形式的合作、融资程序和谈判过程制度化。
5.欧盟在担心什么呢?中亚和南亚有着相当大份额的灰色经济、非法活动和不透明的决策,这已不是什么秘密。很显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实施过程中,精英阶层的双边谈判和容易获得的来自中国的资金流动,是未来此类情况发生的最显而易见的途径。其后果可能是腐败加深,社会分层进一步加剧,以及社会紧张局势升级。
6.另一个挑战是该区域国家对中国经济形成的过度依赖。中国的贷款绝不是廉价的,未来可能导致中亚经济体的不可持续性。这很可能会牵扯到中亚和南亚国家对中国的政治取向。而欧盟在苏联解体后一直试图将中亚与俄罗斯“撕开”,显然不会愿意将该地区完全让予中国管理。欧盟也对中国倡议实施的地缘政治后果表示担忧,特别是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竞争的激化以及印度和中国之间矛盾的加剧。最重要的是,欧盟也难以从中国在阿富汗的倡议(“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南部路线,即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中获得任何好处。
7.因此,在欧盟存在一种认识,即该联盟有责任将自己融入当前形势,以便在之后试着从内部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为此,欧盟将努力通过制度化、多边化的形式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以降低风险并实现利益最大化。显然,这将加强欧盟与中亚国家之间的互动,因为中亚国家是从中国到欧洲运输项目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