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China’s Mixed Message in the Baltic
文章框架:俄罗斯和中国自2012年以来每年都会举行军事演习;“海上联合-2017”演习分为两个阶段;北京一直坚持“不干预政策”,其在波罗的海地区没有任何军事野心;在波罗的海的任何冲突或紧张局势都不符合习近平主席所提“一带一路”倡议的愿景。
观点摘要:
1.自2012年以来,俄罗斯和中国每年都举行年度军事演习,其中包括在政治敏感区域进行演习。今年中俄两国的“海上联合-2017”演习开始于波罗的海(7月21~28日),主要是在加里宁格勒海岸,该区域对俄罗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随后于9月在日本海和鄂霍次克海进行了一系列演习。
2.正如俄罗斯媒体所报道的那样,此次演习分为两个阶段,包括岸上阶段和海上阶段。演习期间,中国军舰驻扎在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的波罗的斯克港。演习任务似乎专注于搜索和救援任务,以及反海盗活动,同时,此次演习也涵盖了实弹射击训练。新华社报道,“在海上演练期间,中俄双方官兵协同完成了副炮对海射击、联合防空、联合登临检查、联合搜救、航行干货补给、联合救援失事船舶6个课目的演练”。中国船只在7月30日前往圣彼得堡参加俄罗斯海军节的庆祝活动。据《人民日报》称,波罗的海演习的目的是加强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针对任何第三方。
3.与莫斯科不同的是,北京一直坚持“不干预政策”,很难想象中国会在波罗的海地区有任何军事野心。中国和波罗的海诸国关系良好,合作不断深化。2016年,三个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庆祝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25周年,并迫切希望与中国加强经济合作。
4.2016年11月,第五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峰会(“16+1合作”)通过了所谓的《里加宣言》,该宣言旨在加强“连接中国中部和欧洲东部国家的港口、运输走廊和促进基础设施发展合作”。因此,在波罗的海的任何冲突或紧张局势都不符合习近平主席所提“一带一路”倡议的愿景,该倡议强调合作共赢及和平发展。毕竟,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中国热衷于促进与波罗的海周边国家的合作,在过去一年里,中国对芬兰和爱沙尼亚进行了高级别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