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湄公河电力转移: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行业的新兴趋势
在线阅读 收藏

原文标题:Mekong Power Shift:Emerging Trends in the GMS Power Sector

文章框架:亚洲开发银行或中国新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可以充当催化角色,将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市场整合到一起;2016年,中国领导的亚投行先后对能源战略进行了两轮各持续约一个月的公开意见征集,旨在促进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输电和配电联系;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促进区域电力贸易一直是亚洲开发银行大湄公河次区域能源部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很难达到高的环境和社会标准,转而采取其他形式的融资;将老挝与该地区其他国家联系起来的挑战,是亚洲开发银行在推动区域电力贸易市场方面遇到困难的一个案例;2015年,亚投行启动了第一个能源领域战略的协商程序,理由是新兴的可再生技术以及电力贸易和一体化带来的效率收益将给发展中国家的能源部门带来好处;创造性的领导和对区域电力贸易更广泛的思考,可以释放巨大的经济效益;多边开发银行、国际捐助者和私营部门也在可再生能源融资和投资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观点摘要:

1.长期以来,促进能源相互依赖和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的电力贸易一直是亚洲开发银行(ADB)的目标。亚洲开发银行的一项研究估计,仅从相互连接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系统节省的能源费用就约为143亿美元。这项研究是在没有考虑到今天发生的可再生能源革命的情况下进行的,这表明对能源进行更多的节约和提高其利用效率是可以实现的。在高压输电和分布式发电方面的新型创新可能为这一过渡铺平道路,亚洲开发银行(ADB)或中国新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以下简称亚投行)也可以充当催化角色,将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市场整合到一起。

2.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和整个东盟之间建立协调的电力贸易,这一更广阔的愿景并不是一个新想法。在过去10年中,亚洲开发银行认为大湄公河次区域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区域,有不断增长的需求,适合发展区域电力贸易。此外,2014年,东盟批准了一项能源贸易行动计划,将东盟电网列为重点项目。2016年,中国领导的亚投行先后对能源战略进行了两轮各持续约一个月的公开意见征集,旨在促进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输电和配电联系。多数分析人士认为,区域电力贸易架构最终将在该地区崛起,但哪个国家将引领该地区?可持续发展和非水电可再生能源是实施的重点吗?电力贸易架构是会以一种协调的方式(利用新兴技术,并考虑可持续发展这一问题)建造出来,还是会以一种零碎的方式构建?

3.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促进区域电力贸易一直是亚洲开发银行大湄公河次区域能源部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亚洲开发银行关于区域电力和能源一体化的循序渐进策略一般是由工作小组进行研究支持,如区域电力贸易协调委员会(RPTCC),该研究展示了电力贸易利益,并突出作为其区域投资概况一部分的个别输电和配电项目的投资机会。该银行的宏伟愿景是建立一个由区域电力协调中心管理的完整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市场。2010年亚洲开发银行的一项研究估计,区域能源一体化带来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将使能源部门节省的能源占总能源消耗的19%,约为2000亿美元。在这项研究中,大部分的节省都是以水力发电取代煤炭发电为基础的。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的未来价格相结合,以及将创新转化为更新的计划可能会带来更大的节能。同样重要的是,一个区域能源网络也可以支持使用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炭和最具破坏性的水电项目。

4.然而,亚洲开发银行这一渐进主义做法遇到了障碍。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很难达到高的环境和社会标准,转而采取其他形式的融资。2015年,亚洲开发银行指出,许多现有的互联和直接传输项目都不在其投资范围内,是由国家间的公私伙伴关系或双边协定建立的。亚洲开发银行没有以区域市场一体化为导向,其大多数新的跨境输电项目直接将出口导向型发电厂与负荷中心联系起来。此外,尽管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简化电力一体化,但大多数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还没有协调法规和标准。没有这种协调,贸易的经济收益是无法实现的。此外,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还没有就其电力协调中心的位置达成共识。

5.将老挝与该地区其他国家联系起来的挑战,是亚洲开发银行在推动区域电力贸易市场方面遇到困难的一个案例。例如,在2016年,老挝阿速坡省与越南嘉莱省之间一项由越南电力集团(EVN)完成的新的互联互通项目由于无法达到标准,导致了零融资。这一传输项目是亚洲开发银行更广泛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将在越南和老挝之间提供更有力的互联互通。2014年,东盟能源部长签署了东盟能源合作行动计划(APAEC),位于雅加达的东盟能源中心开始召集中层能源官员,以探讨扩大东盟电网的范围。这个框架比亚洲开发银行的大湄公河次区域计划更广泛,包含所有10个东盟国家。该计划将东盟电网划分为三个区域(东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南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以及由所有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组成的北部地区)。

6.2015年,亚投行启动了第一个能源领域战略的协商程序,理由是新兴的可再生技术以及电力贸易和一体化带来的效率收益将给发展中国家的能源部门带来好处。它的指导原则是促进能源利用和安全,发挥能源效率潜力,降低碳排放,促进私人资本、区域互联互通和合作。虽然人们对亚投行在电力领域融资方面的前景知之甚少,但其资料指出,电网基础设施发展将是该行互联互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会促进区域合作。下面的内容表明,亚投行的意图是避免传统的电力部门发展模式,并促进非水电可再生投资:

“对输电和配电的支持预计将成为该银行关注的核心领域之一,其会单独进行这一进程,或与其他多边、双边机构联合进行。”亚投行建议支持:(1)新的输电和配电项目,以提高电力系统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并协助成员国采取智能计量等解决方案,以增强用户的权力,并有效地管理系统;(2)恢复和加强现有电力网络,以增加其对自然灾害的防御,减少技术损失,使“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得以顺利融合,从而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7.创造性的领导和对区域电力贸易更广泛的思考,可以释放巨大的经济效益,并可以划拨储金以支持其他关键部门的发展。此外,通过利用新兴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从云南与缅甸上游河流输出的电力,湄公河下游国家可以通过不修建具有破坏性的大型水电项目来获得生态效益。在建立该区域电力贸易基础设施和向更高的能源依存度转变时遇到的障碍,类似于可再生能源过渡时面临的障碍,但亚洲开发银行和东盟能源中心的大多数分析师认为,建立有效的区域电力市场只是时间问题。在电力贸易进程中,中国看起来将成为一个关键参与者,但问题是中国政府和利益相关者,如中国的南方电网是会以某种方式向国外输出其过剩产能(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当地的发展),还是会选择强调这种做法的可持续性效益,并有效地确立自己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领导人的地位。

8.美国、欧盟、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发展伙伴应该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内调动资源,以支持区域电网的发展,提高效率,减少对新水电和煤电厂的需求,并促进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和智能电网技术的显著发展。除了双边援助和投资之外,这些国家还应发挥其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和亚投行董事会成员的作用,支持区域可持续发展,并将这种新能源的相互依存范式推广开来。

9.在全球变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从对个别国家概况和政策的分析来看,有三个方面的明确变化有助于支持区域电力贸易和非水电可再生能源更好的整合:国家能源规划、电力定价和采购协议以及可再生能源融资机制。多边开发银行、国际捐助者和私营部门也在可再生能源融资和投资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特别是在涉及融资机制和贷款条件时。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了若干建议:如亚洲开发银行、亚投行和世界银行等多边开发银行,应该为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可持续基础设施筹备基金,为其总体规划提供支持;多边开发银行、援助机构和私人投资者应该优先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太阳能和风能项目,以使其获得优惠贷款待遇;东盟应该确定能源效率的区域标准,特别是建筑规范、智能计量和设备需求;寻求建立输电基础设施机会,以将云南过剩的产能转移到东南亚的需求中心,中国的开发银行和亚投行应该优先考虑区域电力市场的可持续性效益和经济效益。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