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高风险生意,中国风格
在线阅读 收藏

原文标题:Risky Business,Chinese Style

文章框架: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风险偏好发生显著转变;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经演变成一个新的多边发展机构,并有可能将一些运作机制反馈给中国自己的国内机构、业务标准和双边贷款实际操作;在亚投行的背景下存在一个制度学习和标准制定的前瞻性议程,从逻辑上讲这应该包括反腐败、提高透明度和加强治理等问题;北京只会投资于能够支持其战略目标的领域。

观点摘要:

1.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风险偏好发生显著转变。因此,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首要目的地实际上是稳定的、可预测的、低风险的、先进的工业经济体,包括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和英国。许多中国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就是在这些国家使投资组合多样化。

2.随着中国对投资风险的敏感程度越来越高,即使在一些传统的风险因素如腐败方面也可能有协调和协作的空间。一个新的背景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以下简称亚投行)的成立,这是一个北京支持的机构,但是很显然,亚投行已经演变成一个新的多边开发机构,并有可能将一些运作机制反馈给中国的国内机构、业务标准和双边贷款实际操作。

3.正如前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Bob Zoellick)所说,在亚投行的背景下存在一个制度学习和标准制定的前瞻性议程,从逻辑上讲这应该包括反腐败、提高透明度和加强治理等问题。佐利克指出,例如,世界银行在处理与伊斯兰和阿拉伯基金、区域性银行和私营部门伙伴的业务时就做到了以上几点,他认为现在世界银行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处理与北京支持的亚投行的业务往来。

4.中国的货币政策通常遵循国内政策,所以这通常意味着地缘政治决定一切,换句话说,北京只会投资于能够支持其战略目标的领域。但有一些趋势表明,北京对投资限制和宏观经济状况变得越来越敏感。现在,中国可能采取一些其他亚洲经济强国,甚至美国、日本以及某些欧洲国家曾走过的发展之路。随着不断在新的活动领域获得经验,中国的政府和投资者会变得越来越谨慎并提出越来越多的条件。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