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中国特色智库新的大跃进
在线阅读 收藏

原文标题:The New Great Leap Forward Think Tank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文章框架:近年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智库的国家战略,智库建设热潮由此出现;在中国,大多数智库主要靠政府出资运作;智库的研究项目在很大程度上受出资者兴趣的影响;智库寻求在国家政策制定上发挥一定的作用,它们可以通过直接影响政府决策或间接引导社会舆论来实现这一点;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向党中央和国务院提议建立为亚洲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融资的金融机构,这受到高度重视,此后亚投行的建立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举措。

观点摘要:

1.在过去几年里,中国共产党(CPC)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智库的国家战略。中国国家领导人不断鼓励智库发展壮大,以提高政策制定水平,引导舆论,提升中国在全球的软实力。随后出现了智库创建热潮,大量智库和政策研究机构不断出现。宾夕法尼亚大学最新的一项关于智库的报告列举了中国的435家智库,中国的智库数量仅次于美国(智库数量为1835家)。一项由中国权威专家所做的报告显示,中国目前共有超过2500家智库,约有35000名研究人员。对于中国来说,智库并不完全是新鲜事物,但将英文“Think Tank”译为“智库”则是最近出现的现象。在历史上,中国的统治者都有自己的政策顾问,称为“谋士”“军师”或“门客”。新中国成立后,引入了苏联模式,即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政府部门创立研究部门和研究机构。这些研究部门和机构与政府部门有着紧密联系,通过收集相关信息对各自专业领域的问题进行分析。“文革”时期,在普遍的反知识分子氛围下,大多数研究机构停止运作。随着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经济改革的出现,许多研究机构重新开始运作。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CASS)这样的新机构也逐渐被创立。在当前的智库创建热潮下,中国政府强调,智库建设要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领导人多次指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不一味遵循传统西方模式的智库十分重要。中国研究人员也对此积极回应。然而,中国特色智库究竟需要具备怎样的特点目前尚不清楚。事实上,“中国特色”的含义一直是中国官员和学者讨论的热门话题。

2.融资是确保政府在智库中影响力的机制。在中国,大多数智库主要靠政府出资运作。虽然不同的智库有不同的融资渠道,但是智库融资往往缺乏透明度。依靠政府融资的智库理所当然地将政府政策作为优先事项。这并不奇怪,智库的研究项目在很大程度上受出资者兴趣的影响。例如,最近的智库研究方向就包括许多广为人知的官方概念,如“中国梦”“和平发展”“新型大国关系”“金砖国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以下简称亚投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走出去”战略等。所有的智库都寻求在国家政策制定上发挥一定作用。智库可以通过直接影响政府决策或间接引导社会舆论来实现这一点。2009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示创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CCIEE),以对重大和紧迫的世界经济问题进行研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宣称将会为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分析报告,并会对宏观经济管理、国家中长期发展计划以及重要经济政策制定提出建议。据报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为亚投行提供智力支持。亚投行是中国政府近年来最重要的外交举措。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陈文玲所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曾培炎在2013年1月的博鳌论坛上首次提出建立为亚洲基础设施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2013年4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向党中央、国务院提交了相关报告,这一报告受到高度重视,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对此做出批示。很快,创建亚投行成为政府的一项重大举措。这一事例表明优秀的智库能够成为政府政策制定的重要思想来源。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