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EU-China Economic Relations to 2025
文章框架:最近几年,中国与欧盟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势头得到增强;在欧盟、中国和美国,金融部门的规模比较相似,但有着不同的组成部分;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欧洲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就战略前景而言,中国和欧盟之间有太多的重叠部分;当涉及贸易时,由布鲁盖尔研究机构学者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欧盟可以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重要受益者;“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与否将取决于其如何筹集资金;在实现“一带一路”倡议中,欧盟与中国金融连接的基础将是为了回应“一带一路”倡议和欧盟自身运输基础设施需要而建立的各种公共机构和基金。
观点摘要:
1.如投资方面的情况那样,中国与欧盟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势头在最近几年得到增强。中国与欧盟潜在的合作领域包括机构、市场、基础设施、监管和全球治理。最近的事态发展,如欧洲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以下简称亚投行)的参与和中国2016年加入欧洲复兴开发银行都已经表明中国与欧盟之间愿意进一步发展金融合作。欧洲也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5年做出的决定,即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随着中国努力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和欧盟一些国家间一定比例的贸易已经开始以人民币结算。伦敦占欧盟人民币贸易份额的三分之二,占国际人民币交易总额的5.2%。
2.在欧盟、中国和美国,金融部门的规模比较相似,但有着不同的组成部分。虽然欧盟和中国的金融部门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但这两个实体在实施金融改革方面面临着一些共同挑战。欧盟和中国经济都以银行融资为主,但其资本市场正在迅速扩张。欧盟和中国有规模相当的资本市场,并且都正在发展壮大私人债券市场(尤其是企业债券市场),包括通过欧盟的资本市场联盟(CMU)。金融危机暴露了欧盟企业部门在银行危机方面的脆弱性,而中国不得不应对“影子银行”的快速增长和其他市场的效率低下。
3.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欧洲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此后,两者之间的关系从最初的贸易、投资和技术交流扩展到更广阔的范围,从能源和网络安全到文化和教育交流。自1998年以来,中国与欧洲共同体几乎每年都要举行中国-欧盟峰会。2003年,双方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随后,该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成为2013年的《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这一战略规划覆盖四个主要领域:和平、繁荣、可持续发展和人员交流。2014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成为首位访问位于布鲁塞尔欧盟总部的中国国家主席,并呼吁共同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
4.就战略前景而言,中国和欧盟之间有太多的重叠部分;这包括对“多边主义”成为全球治理核心的渴望。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将欧盟视为一个新兴多极世界秩序中的重要一“极”。欧盟成员是中国2015年推动建立亚投行的早期支持者,2016年,中国成为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股东。两者都视全球化为可以广泛受益的趋势,但也在寻找新方法来管理全球化的影响。2017年6月,在美国宣布将退出《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后,中国和欧盟同意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承诺。
5.当涉及贸易时,由布鲁盖尔研究机构学者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欧盟可以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重要受益者,欧盟将受益于基础设施发展,特别是从中国到欧洲新的铁路货运路线建设带来的运输成本下降,包括从中国城市(如重庆、成都、郑州和无锡等)到欧洲城市(包括杜伊斯堡、马德里、罗兹,甚至伦敦)之间的直接货运路线。一旦所有相关项目完成,欧盟的全球贸易将增长6%,同时,欧盟公司可能利用这些新路线增加对日益增长的中国消费市场的出口。最终,亚欧大陆桥(“一带一路”倡议经济走廊的一部分)也可以被用来连接到韩国和日本。
6.“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将取决于其如何筹集资金。此时,欧洲金融市场的深度和专业知识,包括伦敦金融商业区,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仅表现在确保“一带一路”倡议发挥其潜能,而且表现在确保“一带一路”倡议以一种有利于中国宏观审慎政策并能够提供可持续增长的方式进行。欧洲金融机构都习惯于投资于长期高风险的项目,并有通过风险缓释管理系统来这样做的事实,这意味着欧洲的私人银行可以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重要作用。
7.不过,在实现“一带一路”倡议中,中国与欧盟金融连接的基础将是为了回应“一带一路”倡议和欧盟自身运输基础设施需要而建立的各种公共机构和基金。新成立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亚投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一带一路”倡议做出贡献。到2025年,亚投行将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重要参与者,虽然其整体影响仍将低于现有机构如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欧洲在亚投行的参与对塑造亚投行的运行方式而言将是重要的,并可能有助于推动亚投行的运行方式接近于现有的多边开发银行,包括在透明度以及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承诺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