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公路电影与当代价值重构
在线阅读 收藏

空间是生命存在的载体,空间也是生命绵延的场域。当代中国已经开始并且仍在持续进行着社会结构性的变化,尤其是生命个体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这种为拓展土地以外生存空间的主动姿态构成了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景观。城市化进程以突飞猛进的速度进行着延展,都市似乎已经成为现代性的核心地标,对都市人群本真生活状态与情绪体验的描摹也为国产电影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叙事空间。近年来的国产公路电影以人物在旅程中的经历与自然景观的变迁为承载,借助影像特有的气质彰显着生命在自由舒展中获得存在的意境与快意。“公路”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一种象征性的符码存在,充满了隐喻和象征,似乎也预设了某些理想与浪漫式的物理空间与文化地理,试图在帮助人们从工具理性的思维模式中挣脱出来,在未知的远方的召唤下找寻曾经失去的力量源泉与精神家园。21世纪以来近十几年的国产电影中,公路题材的电影作品不断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电影主要以路途、旅程反映剧中人物的人生。国产公路电影通常在电影叙事发展中以设置一段旅程为背景,电影中的人物一般会在公路旅行中遭遇事情并与他人产生矛盾冲突,完成自身的生命体验与情感顿悟,或者达成与别人或者与自我心灵的某种交流,传递蕴含的精神象征、符号隐喻和文化意义。

公路电影的出现是好莱坞电影工业的产品,属于随着社会价值变化的“治愈式旅途片”的类型,公路电影曾经被称作当代最受欢迎的电影类型之一。21世纪以来诸多类型的国产公路电影,与现代都市人的行走、骑行等习惯相互呼应,成为逃离现实去追寻梦想的主旨所在,成为都市人以外在空间位移的形式寻找心灵港湾的方式。日复一日紧张而焦虑的生活模式,日复一日钢筋水泥中的工作环境,使得现代都市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关于逃离与追寻的梦想,寻找就成为这种心理需求背景下的必然行为,该主题也会衍生出其他元素。21世纪以来的国产公路电影,往往强烈表达了社会转型变迁中人的处境及被时代裹挟前行的无奈。在诸多公路题材的电影作品中,本章以《人在囧途》《人再囧途之泰囧》《无人区》《心花路放》四部较为宽泛意义上的公路电影为视角,分析此类作品如何在描摹与解读逃离—寻找—救赎—回归的叙事主题中完成对生命和世界的认知考察,从而将社会转型时期城市与乡村变化过程,作为个体的精神生态与价值构建等问题,放置在电影建构的影像话语框架之下,以期实现某种审视与批评的自觉。上述四部公路题材的电影都是以“公路”作为基础,向观众表达“行走”的过程以及发生的特殊景象,呈现出一段心灵的救赎之旅,进而将集情感、评价、认识于一体的审美意识呈现出来,利用电影载体将自己的自由观念与人生理想传递出去,以引起观众共鸣并对之产生影响。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