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追溯,人类文明发展史在一定范畴内也是都市及都市文化的发展史,都市可以说是社会文化发展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文化》中认为:城市是行为的符号象征,也是秩序构成的系统50336624。都市可谓城市化进程的最高逻辑与最高形态,是人类城市史发展过程中在空间层面表现出的高级形态。都市的空间架构使得抽象的现代性更加具体化或者物态化,而都市电影中影像语言描绘下的都市场景、都市人群等各类都市元素,均不同程度记录和见证着全球化进程中现代化与都市化的进程,成为现代中国的能指。以都市发展与都市人群为主导的都市空间影像的表达,某种程度上再现了现代化中国前行的发展趋势,过于同质性的表达失去了其复杂性和多义性。21世纪以来,借助国产电影进行记忆与想象方式的重构,进而对都市历史与地理进行影像描摹,无疑也成为当代话语参与重构都市文化的重要方式。相对于其他文化形态,都市文化最早被看作是一种秩序文化,以都市发展的需要为标准进行各种要素的汇聚。国产都市电影也相应达成了与社会象征性的秩序和解与重构,力图完成对城市化过程中都市历史的书写与建构,同时也成为完成都市人多元性、复杂性身份转移的过程。都市电影只有深入一座城市生活,才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加入到全球体系的影像流动中,使得全球化景观真正参与作品建构都市的核心价值。
李娟: 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原文化研究杂志社副社长、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文艺理论与电影文化研究,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文艺报》《中州学刊》《郑州大学学报》《广西社会科学》《中华文化论坛》等报刊发表专业学术文章50多篇,参与出版著作3部,主持省部级项目4项,获得河南省优秀文艺成果奖、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获得河南省青年理论宣讲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