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先天不足 后天失调——“非遗”工程乱象“乱说”
在线阅读 收藏

“非遗”工程十余年,极大地扩大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的社会影响力,提升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的社会地位,激发了传承人传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保护、传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自觉性,吸引了更多的社会力量和资金投入“非遗”项目的生产性保护与开发性保护。“非遗”工程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因为缺乏事前的调查研究、试点和中期的经验总结,加之某些职能部门缺乏自我纠偏动力,个别地方“护短”心态颇重,致使一些不应该出现的现象逐年积累,渐成痈疽,严重背离了“非遗”工程的“初心”。本文梳理了历年来“非遗”工作中的一些不足,指出其成因,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求“非遗”工程健康前行。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