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观念中,老年生活代表着安逸、平和与空闲的生活状态。就老年人群体本身来说,自退休在家后,其生活便被看家、带孙子(女)、看电视等生活琐事所充斥着。显然他们在掌握新技术和使用新产品方面存在着“天然”劣势,对于社会信息的获取也较为不便。而近些年的调查研究发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老年人在社交网络中有着自身独特的情况及特点,老年人不再是闲度晚年的代名词,他们俨然成为生活在社交网络中的人群,他们是被社交网络所影响,也影响着社交网络的新一代“网络化”老年人。作为具有工具性与赋能性双重属性的新形式,互联网、社交网络在与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混合与交织的过程中,通过虚拟与现实的相互融合,促使老年人拥有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即通过社交网络参与公共生活与日常生活。在此过程中,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变得多元化,并且得到了重构,具体体现在老年人被赋予了更多的生活机会。
互联网络,社会生活,社交网络,产业集群,互联网金融
田丰: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志愿服务研究室主任, 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心常务副秘书长,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近年来研究领域包括人口与家庭、 社会结构和职业、 青年和互联网、 流动人口和经济社会地位。
何祎金: 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英国萨里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出站博士后,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研究方向包括社会学理论、互联网与青年文化、志愿服务理论。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主持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
朱迪: 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消费与文化社会学研究室主任(主持工作)。主要研究领域:消费社会学、青年与青少年、社会分层、新业态与新经济以及互联网与社会。主要研究成果:《“宏观结构”的隐身与重塑:一个消费分析框架》(论文)、《市场竞争、集体消费与环境质量——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混合研究方法的方法论、研究策略及应用——以消费模式研究为例》(论文)、《新中产与新消费——互联网发展背景下的阶层结构转型与生活方式变迁》(专著)、《骑手的世界:对新职业群体的社会调查》(合著)、《品味与物质欲望:当代中产阶层的消费模式》(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