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群体是一个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承担着家庭的大部分经济压力,生活中他们是老人与小孩的依靠。在社会生活中,中年人扮演着多重社会角色,随之而来的压力更大,大多数的中年人都或多或少地面临着“中年危机”。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得中年人在网络信息时代的冲击下显得更加脆弱,“中年危机”正在呈现着一种从现实生活向网络世界蔓延的趋势,中年人不仅要担忧现实生活中的重重压力与危机,而且要参与到互联网和社交网络之中。其实对中年人而言,掌握和使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并非难事,但在残酷的“中年危机”之下,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对他们而言,其内涵却是异乎寻常地丰富。与老年人不同,中年人仍然活跃在社会之中,他们有各种需要,却无法像青年人那样舒适、闲逸地安躺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构筑的生活空间。他们是社会中成熟成员的代表,在社交网络中却又是新丁,他们所扮演的关键性社会角色和所处的决定性社会位置带来的优势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中难以察觉。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如果把青年人看作网络世界的内核,中年人则是不太惬意地栖息在表层。社交网络对中年人生活实践的改变是多层次、多维度的,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年人在逐步挖掘自身在社交网络中的潜能。
互联网络,社会生活,社交网络,产业集群,互联网金融
田丰: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志愿服务研究室主任, 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心常务副秘书长,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近年来研究领域包括人口与家庭、 社会结构和职业、 青年和互联网、 流动人口和经济社会地位。
何祎金: 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英国萨里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出站博士后,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研究方向包括社会学理论、互联网与青年文化、志愿服务理论。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主持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
朱迪: 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消费与文化社会学研究室主任(主持工作)。主要研究领域:消费社会学、青年与青少年、社会分层、新业态与新经济以及互联网与社会。主要研究成果:《“宏观结构”的隐身与重塑:一个消费分析框架》(论文)、《市场竞争、集体消费与环境质量——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混合研究方法的方法论、研究策略及应用——以消费模式研究为例》(论文)、《新中产与新消费——互联网发展背景下的阶层结构转型与生活方式变迁》(专著)、《骑手的世界:对新职业群体的社会调查》(合著)、《品味与物质欲望:当代中产阶层的消费模式》(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