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又称天后、天妃、天上圣母,供奉的庙宇一般有“天后宫”“天后庙”的匾额,民间也称妈祖庙。妈祖是中国南北沿海、沿江地区被人们广泛信奉的女神。妈祖,原为莆田湄洲屿一普通神女,宋宣和五年(1123)之后,在国家赐封、佛道两教附会以及民间崇信的推动下,经历了从民间守护神到国家正祀神明的过程,并形成了相当标准化的起源故事。宋元时期,随着潮阳经济全面开发以及大量闽地移民的迁入,妈祖信仰于闽地兴起后不久就传入潮阳,人们在沿海、沿江要冲,商渔船只停泊之处,建庙致祀,保佑航运、商运平安。明清时期,潮阳商业贸易持续发展,使得沿海、沿江的码头日见繁华。这些以贩卖、运输商货或者讨海为生的船户、商家和码头主等人一般会在离码头不远的地方兴建妈祖庙。这些妈祖庙的兴建原因大概可以归为两类:一是商贩、船工和渔民等人捐资兴建,二是妈祖在乡土社会中多次显圣,乡民感念,建庙祭祀。从妈祖庙修建的数量、规模和缘由来看,明清时期妈祖信仰在潮阳进一步流播,信众不断扩大,从海商、官员、渔民发展到整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