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建构跨国华族的共同旨趣
在线阅读 收藏

中国人移民海外(特别是东南亚地区)已有相当长的历史,自汉代到唐宋,由行商到住商,许多中国商人滞留国外,有些“住蕃”十年之久;其他诸如天灾、政治动乱或迫害、改朝换代等,也造成当时的一些中国人逃亡到国外居住,他们形成了早期的华侨。开始明清实行“海禁”政策,禁止人们私自出海,然而沿海居民仍因生活困难陆续转赴海外谋生,多数迁移到东南亚地区;美洲各地(含中南美洲)则是从19世纪中期,经过契约或其他非法途径输入大量华工;欧洲的中国移民是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开始作为一个异族社会小群体若隐若现于欧洲社会中”。2165582

随着移民风气渐开,海外华侨人口数亦不断成长,从1949年到21世纪,华侨大批出国的历史基本结束,但由于东西方经济的差异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移民政策的调整,仍有不少国人通过与亲人团聚、留学等方式移居国外。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华侨华人经济的发展,国外华侨华人的人数也急剧增加,其中90%已加入当地国籍,目前研究资料显示海外华人已达到6000万人。2165583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海外华人社会发生了两个重大变化:一是以东南亚为中心的传统华侨社会的转型,华侨落地生根,归化于当地,构成当地多元民族之一的华族。2165584二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人再次掀起大规模的国际移民。这些新移民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尤其集中于发达国家,改变了以往中国人以东南亚为传统移民目的地的布局,为传统的海外华人社会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使中国与海外华人的关系发生了新变化。本书的中国新移民(new Chinese international migrant),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迁往外国的中国移民,包括从香港、台湾和澳门移居外国的新移民”,移居国外后并长住一年以上者但不包括政府所派遣的外事人员;国际移民(international migrant)则是依照联合国人口司(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Division)和世界移民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的定义:“跨越国界的常久性人口空间移动。在统计移民数量时,以非出生于居住国为标准”。2165585

由于移民的流动数量增长以及新的流动方式出现,海外华人社会发展来自两股原动力,包含了内在方言群的相处模式与外在祖籍国、移居国的政治及经济、文化政策与世界发展等的冲击因素,其重要性在21世纪势必还会增强。另外从经济层面而言,大陆是世界上侨汇收入最多的国家之一,据世界银行2008年3月发表的《2008移民和汇款概况》,2007年中国大陆的侨汇收入达257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位。另据国务院侨务办办公室发布的数据资料,改革开放后中国利用外商投资中的60%以上来自华人华侨,其投资总额达3300亿美元,2165586而华人社团是海外华人社会的重要构成,对移居国和母国是重要的桥梁;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华人社团为了适应移居国,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演变并进行调整、自我更新,但海外华人的分布区域甚广,且相互之间并无地理上的连接,本部分讨论的海外华人的国族认同与跨国华族建构,主要是指东南亚地区,间或涉及南亚的印度,及北美的美国、加拿大等国,但除东南亚地区外,其他案例仅用作对比时的参考。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认同,世界各地华人社团戮力保存和传播各个面向的中华文化,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国际性整合作用。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