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广州通事(1730~1830)研究的文化含义
在线阅读 收藏

对应西文的linguist(传译)一词的汉语为“通事”。清初使用的“通事”不只是负责口头传达、转译,还有一系列管理职责,是以通“事”。广州通事研究的历史背景为1730~1830年的“广东贸易”(Canton Trade),同期的亚洲著名商埠包括日本江户时代的长崎港,与波斯萨菲帝国时代的班达·阿巴斯港。对应linguist的日文为“通词”,通词与通事的使用有诸多相似之处,但通词的职责包括新闻笔译,通词的经济与社会地位也高于通事。广州通事研究聚焦对外交流史中的语言、种族与文化之间的关系,重视影响反应中的“中国元素”分析。本研究对于理解在亚洲(东亚)背景下中国的近代化文化转型亦可提供独特的参考视角。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