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当代河南幼儿教育发展报告引言
在线阅读 收藏

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者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0~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

我国对幼儿教育性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福利性”到“教育性”的曲折过程。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的幼儿教育被定位为“社会公共福利事业”。政府、企业办有许多幼儿园,为职工提供“托幼服务”,其目的在于解除父母的后顾之忧,特别是将妇女从家庭事务中解脱出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有企业纷纷改制,绝大部分企业开办的托儿所、幼儿园进入了市场。社会各界对幼儿教育的定位发生了变化,幼儿教育的“福利性”逐渐被弱化,“教育性”“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的共识。

与这一认识过程相伴的是对幼儿教育作用的认识的变化,也相应地经历了从“一切为革命,一切为孩子”向“一切为孩子,一切为生产”转化,再发展为“倡导树立‘爱护儿童,教育儿童,为儿童做表率,为儿童办实事’的公民意识”,保护所有儿童的最大权益,为其提供适宜的幼儿教育环境等,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使命的过程。随着对幼儿教育性质和作用的认识的逐渐转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基础性、社会性、公益性地位的认识也日渐清晰和强化。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奋斗下,河南幼儿教育从1949年的几乎毫无基础,发展到2018年底的拥有22128所幼儿园,在园幼儿437.99万人,教职工36.77万人的规模,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到88.13%。无论是园所数量还是在园幼儿数量,都达到了全国总量的近1/10。一个多规格、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办幼教的格局已经形成。在70年的发展中,河南幼儿教育事业既有曲折和波澜,又有艰辛和探索;既有令人欣悦的成功经验,又有发人深省的失误和教训;既离不开各级党和政府的引导和全省人民的大力支持,又离不开全省幼教工作者的辛勤耕耘。特别是近年来,河南省坚持从幼儿教育的基础性、社会性和公益性出发,深化幼儿教育体制改革,开创了一条符合河南省情的、以民办园为主体的道路,极大地提高了幼儿教育的质量。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