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风雨兼程 世纪见证(1992~2018年)
在线阅读 收藏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幼儿教育从城市转向农村,从正常儿童转向特殊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为大多数儿童提供多种形式的幼儿教育机会,成为20世纪90年代幼儿教育的发展政策。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国策始终不渝地推行,幼教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城市中,不少个体企业家视教育为一种特殊的产业。他们以营利为目的,投资兴办了一批贵族学校(或称高收费学校)。其中,包括一些设备精良的幼儿园。随着人民公社制度的解体,农村原有的社队办理的幼儿园,大多转由乡镇、村街办理;在县、乡两级,也开始涌现一批私人个体所办理的幼儿园。随着私立幼儿园的不断涌现以及家长对子女期望值的不断攀升,首先创设了多种私立特色幼儿园。其特色分别定向为美术、音乐、舞蹈、书法、英语、围棋、足球或其他体育项目。有名气的公立幼儿园也批量地转办为特色幼儿园或开办特长班,开始参与特色园的竞争。在建立现代企业时,“企业办社会”的传统理念逐渐被弃置,企业办幼儿园大量减少,幼儿教育社会化发展成为必然的趋势。2002年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草案)》则在法律上确立了民办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中国民办学前教育的数量和质量节节攀升,并于2004年超过公办幼儿园的数量。民办幼儿园已经成为中国学前教育新生的主要力量。随着国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城市企事业单位的转制及农村“包产到户”的推行,占学前教育体系70%~80%的作为单位福利存在的企事业单位园和集体园被推向改革的前沿。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的涟漪立即在社会生活中掀起了大浪,公众对学前教育的满意度普遍降低,“入园难、入园贵”的抱怨声不绝于耳。此后,以政府为主导的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倡导和奖补普惠型幼儿园的建设,使这一局面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扭转。世纪之交,农村幼儿教育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从注重发展学前一年教育到有条件地开办学前三年教育,逐步走上了以创办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重点的农村幼儿教育体系的构建。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