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模式”的成功是利益分配关系调整改革的结果。“三来一补”企业在东莞遍地开花,重要的驱动力是利益机制。东莞今天发达的镇域经济和繁荣的村组经济,也无疑得益于东莞在改革过程中创造的富有激励性的市镇财政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东莞应重点在以下领域对利益分配关系进行调整改革:一是调整劳资分配关系,提高企业职工的工资标准;二是完善财政投入体制机制,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增加基本公共产品的投入;三是克服体制内人员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倾向;四是建立完善对有突出贡献人员的特殊奖励制度;五是理顺体制内外人员的分配关系。
孙霄汉: 孙霄汉 湖北监利人,1964年11月生;华中师范大学毕业,武汉大学访问学者,曾在中央党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多所高校研修学习;先后供职于荆门市委党校、温州市委党校、东莞市委党校,担任过马列教研室主任、理论研究室主任、经济学教研部主任、社科理论教研室主任、文化与社会教研部主任、科研科科长等。现为东莞市委党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资深教授,东莞市社科联兼职副主席,东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等;主持中央部委及省市课题40多项,在各类报刊发表论文100多篇,著有《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分析》《东莞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合著)《东莞经济发展模式探索》(主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