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面临着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因此应坚持从基本国情出发,基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制定了一系列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的政策措施。“十一五”规划首次将约束性的节能减排目标列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标志着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一个重要突破。
郑艳: 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分析、适应与气候风险管理、低碳经济、城市环境问题等。
陈洪波: 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经济与政策分析、气候金融、新能源经济学等。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子项目、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委托课题等40余项,在《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软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Resources Policy、Applied Energy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出版著作8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省部级及以上奖励5项。
陈迎: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研究领域为环境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国际气候治理、气候政策等。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主要作者。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科学知识与技术伦理委员会(COMEST)委员,“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CNC-FE)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和承担过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合作的重要研究课题20余项,发表专著、合著、论文、研究报告等各类研究成果100余篇(部),曾获第二届浦山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2010年),第十四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2011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2022年、202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和优秀对策信息奖等。2022年获得“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