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第十节 越南历代汉文诗——中越文化源流的艺术体现
在线阅读

图15 越南曾反对法国殖民统治的成泰国王

图16 越南曾反对法国殖民统治的维新国王

《女烈士丁夫人题壁诗三绝》

血枯泪竭恨难销,肠断香江日夜潮。

吾党扫清仇虏日,坟前一纸为侬烧。

重泉掩泪见徽王,啼血雌鹃祗自伤。

凭藉佛灵如再世,愿身千臂臂千枪。

凄凉狱室命终时,海阔沙空哭自知。

死国到侬偏有分,伤心冠履几男儿。

在法国殖民者统治、奴役越南的80年中,越南各阶层爱国人民的斗争未曾间断,各地抗法斗争彼伏此起,在帝国主义野蛮残酷的镇压下,许多爱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爱国诗人留下了许多悲壮的诗篇,歌颂一批批前仆后继的英雄。

《吊(烈士)杜基光与同日殉义五十八君》

邓博朋

凄切啼冤夹路逢,一城烈血碧痕封。

行人泪落无头鬼,强虏心寒有螫蜂。

泉下魂应贻宝剑,墓前气欲吐长虹。

千秋国史登君辈,神胄何曾愧貉龙。

《吊黄花岗二篇》

杜基光烈士

其一

黄花岗,黄花岗,万古黄花不可忘。

无竟神州惟铁血,最灵侠气定金汤。

午台青史快真快,新国人心强莫强。

自由钟撞,独立旗张。

其二

黄花岗,黄花岗,旁人对此重凄凉。

中国黄花七十二,同胞新绣像。

我国黄花三十年,浩劫入红羊。

种族竞争天演剧,英雄铁血镇桑沧。

我越南,亡不亡,黄花何愧此花香。

《狱中诗》

朱书同

泪痕旁午狱中书,慷慨临风恨有余。

身不英雄生亦累,事非宇宙死徒虚。

强权宇下无天日,民族丛中尽肉鱼。

抚剑愿成千万臂,民间魔瘴一时锄。

20世纪30年代起,以胡志明为首的越南共产党人高举民族解放的旗帜,广大工农群众步入历史舞台中心,大众化的拉丁化越文诗迅速发展。老一辈汉文诗家也继续有汉文诗作,其中胡志明的汉文诗以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手法言志、抒情、写景、记事,形成了越南汉文诗作的高峰。

《看〈千家诗〉有感》

古诗偏爱天然美,山水烟花雪月风。

现代诗中应有铁,诗家也要会冲锋。

(见《狱中日记》)

《睡不着》

一更二更又三更,辗转徘徊睡不成。

四五更时才合眼,梦魂环绕五尖星。

(见《狱中日记》)

《闻“越南骚动”》

宁死不甘奴隶苦,义旗到处又飘扬。

可怜余做囚中客,未得躬亲上战场。

(见《狱中日记》)

题《狱中日记》

身体在狱中,精神在狱外。

欲成大事业,精神更要大。

(见《狱中日记》)

抗法战争时期,在越北山林抗战根据地,他写的汉文诗在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方面都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秋夜》

筹划更深渐得闲,秋风秋雨报秋寒。

忽闻秋笛山前响,游击归来酒未残。

《无题》

山径客来花满地,丛林军到鸟冲天。

军机国计商谈了,携桶偕童灌菜园。

《登山》

策杖登山观阵地,万重山拥万重云。

义军壮气吞牛斗,誓灭豺狼侵略军。

他多次到中国参观、访问,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汉文诗章,铸造了“同志加兄弟”的越中友谊。

《访桂林》

桂林风景甲天下,如诗中画画中诗。

山中樵父唱,江上客船归。

奇!

《访太湖》

太湖可比西湖美,西湖不若太湖宽。

渔舟来往朝阳暖,桑稻满田花满山。

1968年,他在北京玉泉山养病期间,写成汉文诗《戊申春节》:

四月百花开满园,红红紫紫互争妍。

白鸟捉鱼湖里去,黄莺飞上天。

天上闲云来又去,忙把南方捷报传。

图17 胡志明手书汉文诗

胡志明的汉文诗继承和发展了越南汉文诗的优良传统,开辟了革命汉文诗创作的新天地,也成为体现中越千年传统友谊的样板。

追踪越南汉文诗发展轨迹,完全可以得出结论:汉文诗移植越南成果丰硕。上千年来,汉文诗在越南传播、植根和繁衍,越南还没有书写文字之前便在那里开花、结果,成为越南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民族文化中的瑰宝。特别是“越南人好诗”,而写作汉文诗又被视为“博学”和“高雅”。汉文诗不但为知识阶层所爱好,也为广大群众所欢迎和钦羡。它对提高越南人民整体文化素质的贡献是无可置疑的。

汉文诗在越南传播、植根和繁衍,说明了越南人民善于从周边先进的文化中吸取精华,借以充实和提高本民族的文化水平。正如欧洲许多国家通过吸收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产而创造了本民族的灿烂文明那样。在以华夏文化为核心的东方文化圈南沿,越南民族文化的发展一直走在东南亚的前沿。这是历史事实。

汉文诗在越南传播、植根和繁衍,正是中、越两个民族亲密的传统关系源远流长的见证。它也是增进中、越兄弟友谊的桥梁。研究中越关系,就必须研究越南的汉文诗。

');" class="a2">收藏

在文化领域,越南每一朝代都以华夏文化为正统。在思想领域,树立了儒学加佛教的思想体系。体现在文学领域,成果最为丰硕的就是历代的汉文诗。

越南历代汉文诗体现三种思潮:一是出世思想,常被称为“禅诗”;二是入世思想,常被称为“儒诗”;三是反抗殖民统治的革命思想,可称为“爱国诗”。

越南自1010年正式立国后的丁、黎、李、陈几个王朝,即相当于我国宋、元、明初,佛教兴盛,早期汉文诗的作者多是南来的僧人,作品是佛教的“偈陀”,即佛经中的唱词和僧人代信徒写的“偈语”,以及宣讲佛教的“禅诗”。内容玄秘、抽象;但对传播华夏文化,劝人向善,推广汉字、汉文,特别是汉文诗的韵调、格律具有一定的启蒙作用。如陈圣宗和慧中和尚的唱和:

《见解》

慧中和尚

见解呈见解,似捏目作怪。

捏目作怪了,明明常自在。

《和慧中上土》

陈圣宗

明明常自在,亦捏目作怪。

见怪不见怪,奇怪其自坏。

此后,两位闽人先后建国的李朝和陈朝近400年间,儒家思想逐渐普及,文化水平持续提高,形成佛教和儒学的思想体系。“禅诗”也发展到阐明禅宗哲理和描画入禅境界的高度。陈朝的几位国君和不少皇族笃信佛教。曾领导过抗击元蒙战争的陈仁宗,后来皈依佛门为僧,并自创禅宗“竹林派”。佛教的思想意境,一直贯穿在各朝代许多汉文诗的作品中。主要的汉文诗家有丁朝的匡越大士,李朝的万行、满觉,陈朝的慧中和尚、法螺、禅光、陈晃(圣宗)、陈钦(仁宗)等。试举几例:

《万事归一》

慧中大士

从无现有有无通,有有无无毕竟同。

烦恼菩提原不二,真如妄念总皆空。

身如眩镜业如影,心若清风性若蓬。

休问此生魔与佛,众星拱北水流东。

《山房漫兴》

陈仁宗

谁缚更将求解脱,不凡何必觅神仙。

猿闲马倦人应老,依归云庄一榻禅。

是非念逐朝花落,名利心随夜雨寒。

花尽雨晴山寂寂,一声啼鸟又春残。

《菊花》

禅光

忘身忘世已都忘,坐久萧然一榻凉。

岁晚山中无历日,菊花开处即重阳。

李朝中期起,日渐尊崇儒学,贵族、士大夫阶层逐渐壮大,忠君报国等世俗内容的汉文诗作出现,称之为“儒诗”,但很少流传下来。较为知名的一首是“辅国太傅”李常杰写的《南国山河》。(他曾率军侵入广西南宁,后在宋军反击下求和。)

南国山河南帝居,载然定份在天书。

如何逆虏来侵犯,汝等行看取败虚。

到与我国南宋、元、明同期的陈朝,汉文诗的创作有了大的发展。陈朝最突出的事件是抗击元蒙军队的先后三次入侵。在越南民族精神和儒家忠君报国思想的激励下,出现了若干广为传播的抗元诗作。如元军第二次入侵时,越军在南宋军撤入越南的赵忠部配合下大败蒙军于章阳渡,御弟上将军陈光凯所作《从驾还京师》:

夺槊章阳渡,擒胡鹹子关。

太平须努力,万古此江山。

贫民出身的抗元名将范五老的《述怀》:

横槊江山恰几秋,三军貔虎气吞牛。

男儿未了功名债,羞听人间说武侯。

战争结束后,陈朝与元朝恢复了正常的宗藩关系,社会稳定,经济逐渐恢复,文化日渐发展,科举制度仍以汉文经义、诗赋取士,而实际上是“重诗轻文”,大大推动了汉文诗作的发展。上层阶级写作汉文诗成为时尚,创作题材日益广泛,内容日益丰富,艺术水平也大有提高。如陈圣宗、陈仁宗等几代国君都喜爱汉文诗,亲自领头汉文诗坛,扶持“碧洞诗社”。陈圣宗还著有汉文诗集,上行下效,形成了创作汉文诗的高峰期。“禅诗”的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儒诗”大量涌现。试举几例:

《幸天长行宫》

陈圣宗

景清幽物亦清幽,十一仙洲此一洲。

百步笙歌禽百舌,千行奴仆桔千头。

月无事照人无事,水有秋涵天有秋。

四海已清尘已静,今年游胜昔年游。

这里提到的“天长行宫”,就是元蒙军第三次入侵占领京都升龙(河内)后,陈氏父子到此藏匿。元军追至,不知去向,终因粮尽师老,暑热降临,只好撤回;沿途遭越军袭击,损兵折将。“昔年游”的含义在此。

当君王们怡然自得之际,权臣们也踌躇满志。

《言怀》

阮制义

顶天立地丈夫身,志气堂堂迈等伦。

弹铗肯縻齐策士,著鞭须向晋能臣。

机藏莒火兼怀雪,迹著唐烟与汉云。

留得乾坤忠义节,高谈千古一完人。

“儒诗”的另一表现是描写君臣、士夫的闲适、享乐。例如陈圣宗的《夏景》:

窈窕华堂昼景长,荷花吹起北窗凉。

园林雨过绿成幄,三两蝉声闹夕阳。

同时,不得志的士吏却这样表达自己的失落感:

《鳖池》

朱文安

水月桥边弄夕晖,荷花荷叶静相依。

鱼浮古沼龙何在,云满空山鹤不归。

老桂随风香石路,嫩苔著水没松扉。

寸心殊来如灰土,闻说先皇泪暗挥。

陈朝末年,由于国政腐败,又南侵占城国,也受到过占城军的反击,西面与老挝王子争城夺地,民变蜂起,民困日深。一些官吏和文人的汉文诗作反映了对国运的忧虑。

《壬寅年六月》

陈元旦

年来夏旱又秋淋,禾槁苗伤害转深。

三万卷书无用处,白头空负爱民心。

《夜归舟中作》

陈元旦

万国民生沸鼎鱼,朔燕东汴已邱墟。

归舟未稳江湖梦,分取渔灯照古书。

《村居感事寄呈冰壶相公(即陈元旦)》

陈非卿

稻畦千里赤如烧,田野咻嗟意不聊。

后土山河方涤涤,皇天雨露正迢迢。

吏胥网罟浑多竭,民命膏脂半已消。

好把新诗当奏牍,只今卧病未能朝。

陈朝与南宋和元朝的交往密切,双方使节往还,宴饮馈赠,常有汉文诗酬答唱和。

《寄北(元)使张显卿春饼》

陈仁宗

稼枝舞罢试春衫,况值今朝三月三。

红玉堆盘春菜饼,从来风俗旧安南。

《送北(元)使萨旨瓦》

陈明宗

至治改元新,初颁到海濒。

倾心效葵藿,扶杖听絲纶。

光照岩溪夜,温回草木春。

归来再饯席,幸不外斯民。

以上“禅诗”与“儒诗”两种思潮之间,并未形成对阵,而是相互交错和渗透,各领风骚。

我国明代初叶,浙人胡氏篡陈氏自立为王。明朝出兵“兴灭继绝”,击灭胡氏,把越南改为郡县。但明朝派去的官吏多贪虐残暴,激起越人反抗。曾先后两次扶助陈氏遗裔二人抗明的名将邓容留下这样一首汉文诗:

《抒怀》

世事悠悠奈老何,无穷天地入酣歌。

时来屠钓成功易,运去英雄饮恨多。

至主有怀扶地轴,洗兵无路挽天河。

国仇未复头先白,几度龙泉带月磨。

邓容兵败被俘,投河自尽。20年后,另一路义军首领黎利迫使明朝撤军,建立黎朝,恢复宗藩关系。黎朝君臣崇儒,佛教式微。黎思成(圣宗)自建“骚坛会”,并著有汉文诗集。试举其《安邦国土》一诗:

海上万峰群玉立,星罗棋布翠峥嵘。

鱼盐如土民趋便,禾稻无田赋薄征。

波向山屏低处涌,舟穿石壁隙中行。

边氓久乐承平化,四十余年不识兵。

到16世纪,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水旱灾害严重,民变蜂起。权臣粤人莫氏篡位,以后,国家分裂为南北朝,接着是郑氏和阮氏两个封建集团割据,长期战乱。东阁大学士阮秉谦几度沉浮,或隐居,或入仕,写下了这样一首《秋思》:

昨夜金风一阵吹,闲庭兀坐动秋思。

云边雁过浑无数,天上月明应有期。

光景逐人年似矢,危时忧国鬓成丝。

田园自关归来晚,松竹犹存是故知。

越南的战乱从16世纪上半叶延续到18世纪下半叶。在越南战祸连绵期间,孕育出了一篇具有强烈非战内容的长篇汉文古乐府诗《征妇吟》。作者邓陈琨生于18世纪上半叶,是一位“乡贡”。他假借中国古代的背景和人物来抒发自己对当时越南战乱的感受。全篇长约480韵。全诗由同时代的女诗人团氏点改写为喃字,行文极其传神,成为越南古代文学的经典著作,时至今日仍传诵不衰。作品的内容是描写一位妇女送别她的丈夫出征后的思绪和感受,以及征夫的艰辛和“历历横戈壮士夭”的情景,文笔深刻、细腻、感人。略摘几段,以见一斑。

……

自从别后风沙陇,明月知君何处宿。

古来征战场,万里无人屋。

风紧紧打得人颜憔,水深深怯得马蹄缩。

戌夫枕鼓卧龙沙,战士抱鞍眠虎陆。

今朝汉下白登城,明日胡窥青海曲。

青海曲,青山高复低;青山前,青溪断复续。

青山上,雪蒙头;青溪下,水没腹。

可怜多少铁衣人,思归当此愁颜蹙。

锦帐君王知也无,艰难谁为画征夫。

料想良人经历处,萧关角,瀚海隅。

霜村雨店,虎落蛇区,

风餐露宿,雪胫冰须,

登高望云色,安得不生愁。

自从别后东南徼,东南知君战何道。

古来征战人,性命轻如草。

锋刃下,温温挟纩主恩深,时刻中,历历横戈壮士夭。

祈山旧塚月茫茫,淝水新坟风袅袅。

风袅袅空吹死土魂,月茫茫曾照征人貌。

征人貌兮谁丹青,死士魂兮谁哀吊。

可怜争斗旧江山,行人过此情多少。

……

试将去日从头数,不觉荷钱已三铸。

最苦是连年紫塞人,最苦是千里黄花戌。

黄花戌谁无堂上亲,紫塞人谁无闺中妇。

有亲安可暂相离,有妇安能久相负。

君有老亲鬓如霜,君有婴儿年且孺。

老亲兮倚门,婴儿兮待哺。

供亲食兮妾为男,课子书兮妾为父。

供亲课子此一身,伤妾思君今几度。

思君昔年兮已过,思君今年兮又暮。

君淹留二年三年更四年,妾情怀百缕千缕还万缕。

安得在君边,诉妾衷肠苦。

……

安得在天为比翼鸟,在地为连理枝。

宁甘死相见,不忍生相离。

虽然死相见,曷若生相随。

安得君无老日,妾常少年。

愿为影兮随君边,君有行兮影不远,

君依光兮妾所愿。

……

结尾,征妇只能奢望征夫荣归以自慰。

从这首托词中国古代战场创作的长诗中,也可窥见华汉文学影响的一斑。

阮氏封建集团的首领闽人阮福映被西山军击败后退到暹罗,得到法国传教士百多禄和法国政府的支援,打回越南,1801年灭西山朝,建立阮朝,求得清朝册封,实行“抑佛尊儒”政策,继续以汉文经义、诗赋取士,“儒诗”仍为正统。但他已引狼入室,在其后的几十年中,法国殖民军自南而北逐步侵占越南国土。1884年中、法开战。清军在谅山等地战胜,但腐败的清政府却向法国屈服,承认越南成为法国殖民地。阮氏王朝沦为法国统治下的傀儡小朝廷。越南各阶层人民不甘心亡国,掀起从“勤王风潮”到武装起义等多种形式的爱国运动,不顾殖民当局的野蛮镇压,前仆后继。汉文诗作为他们抒发爱国情怀、激励抗法斗争、缅怀革命先烈的有力武器,构成时代的主旋律。潘佩珠和潘周桢是越南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也是爱国诗坛的主将。

《绝命诗》

潘佩珠

痛哭江山与国民,愚忠无计拯沉沦。

此心未了身先了,羞向泉台面故人。

潘佩珠早期主张越南民族独立,君主立宪,与孙中山先生接触后主张建立共和,并组建了越南光复会。1925年中国第一次大革命时期,他在广州与胡志明接触后准备改组光复会成立越南国民党。不幸在上海被法国特务绑架回越南长期监禁。

潘周桢主张在越南实行民主改革,也为法国殖民当局所不容,被逮捕流放到昆仑岛监禁。

《流放昆仑岛》

潘周桢

缧缧铁锁出都门,慷慨悲歌舌尚存。

祖国沉沦民族累,男儿何事怕昆仑。

法国严酷的殖民统治,甚至遭到具有爱国思想的几位越南国王和贵族的反对,阮宝麟(即成泰王)被法国殖民者流放到非洲留尼汪岛。丁夫人是一位坚定的女志士,惨死在法国殖民者的牢狱中。

图15 越南曾反对法国殖民统治的成泰国王

图16 越南曾反对法国殖民统治的维新国王

《女烈士丁夫人题壁诗三绝》

血枯泪竭恨难销,肠断香江日夜潮。

吾党扫清仇虏日,坟前一纸为侬烧。

重泉掩泪见徽王,啼血雌鹃祗自伤。

凭藉佛灵如再世,愿身千臂臂千枪。

凄凉狱室命终时,海阔沙空哭自知。

死国到侬偏有分,伤心冠履几男儿。

在法国殖民者统治、奴役越南的80年中,越南各阶层爱国人民的斗争未曾间断,各地抗法斗争彼伏此起,在帝国主义野蛮残酷的镇压下,许多爱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爱国诗人留下了许多悲壮的诗篇,歌颂一批批前仆后继的英雄。

《吊(烈士)杜基光与同日殉义五十八君》

邓博朋

凄切啼冤夹路逢,一城烈血碧痕封。

行人泪落无头鬼,强虏心寒有螫蜂。

泉下魂应贻宝剑,墓前气欲吐长虹。

千秋国史登君辈,神胄何曾愧貉龙。

《吊黄花岗二篇》

杜基光烈士

其一

黄花岗,黄花岗,万古黄花不可忘。

无竟神州惟铁血,最灵侠气定金汤。

午台青史快真快,新国人心强莫强。

自由钟撞,独立旗张。

其二

黄花岗,黄花岗,旁人对此重凄凉。

中国黄花七十二,同胞新绣像。

我国黄花三十年,浩劫入红羊。

种族竞争天演剧,英雄铁血镇桑沧。

我越南,亡不亡,黄花何愧此花香。

《狱中诗》

朱书同

泪痕旁午狱中书,慷慨临风恨有余。

身不英雄生亦累,事非宇宙死徒虚。

强权宇下无天日,民族丛中尽肉鱼。

抚剑愿成千万臂,民间魔瘴一时锄。

20世纪30年代起,以胡志明为首的越南共产党人高举民族解放的旗帜,广大工农群众步入历史舞台中心,大众化的拉丁化越文诗迅速发展。老一辈汉文诗家也继续有汉文诗作,其中胡志明的汉文诗以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手法言志、抒情、写景、记事,形成了越南汉文诗作的高峰。

《看〈千家诗〉有感》

古诗偏爱天然美,山水烟花雪月风。

现代诗中应有铁,诗家也要会冲锋。

(见《狱中日记》)

《睡不着》

一更二更又三更,辗转徘徊睡不成。

四五更时才合眼,梦魂环绕五尖星。

(见《狱中日记》)

《闻“越南骚动”》

宁死不甘奴隶苦,义旗到处又飘扬。

可怜余做囚中客,未得躬亲上战场。

(见《狱中日记》)

题《狱中日记》

身体在狱中,精神在狱外。

欲成大事业,精神更要大。

(见《狱中日记》)

抗法战争时期,在越北山林抗战根据地,他写的汉文诗在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方面都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秋夜》

筹划更深渐得闲,秋风秋雨报秋寒。

忽闻秋笛山前响,游击归来酒未残。

《无题》

山径客来花满地,丛林军到鸟冲天。

军机国计商谈了,携桶偕童灌菜园。

《登山》

策杖登山观阵地,万重山拥万重云。

义军壮气吞牛斗,誓灭豺狼侵略军。

他多次到中国参观、访问,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汉文诗章,铸造了“同志加兄弟”的越中友谊。

《访桂林》

桂林风景甲天下,如诗中画画中诗。

山中樵父唱,江上客船归。

奇!

《访太湖》

太湖可比西湖美,西湖不若太湖宽。

渔舟来往朝阳暖,桑稻满田花满山。

1968年,他在北京玉泉山养病期间,写成汉文诗《戊申春节》:

四月百花开满园,红红紫紫互争妍。

白鸟捉鱼湖里去,黄莺飞上天。

天上闲云来又去,忙把南方捷报传。

图17 胡志明手书汉文诗

胡志明的汉文诗继承和发展了越南汉文诗的优良传统,开辟了革命汉文诗创作的新天地,也成为体现中越千年传统友谊的样板。

追踪越南汉文诗发展轨迹,完全可以得出结论:汉文诗移植越南成果丰硕。上千年来,汉文诗在越南传播、植根和繁衍,越南还没有书写文字之前便在那里开花、结果,成为越南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民族文化中的瑰宝。特别是“越南人好诗”,而写作汉文诗又被视为“博学”和“高雅”。汉文诗不但为知识阶层所爱好,也为广大群众所欢迎和钦羡。它对提高越南人民整体文化素质的贡献是无可置疑的。

汉文诗在越南传播、植根和繁衍,说明了越南人民善于从周边先进的文化中吸取精华,借以充实和提高本民族的文化水平。正如欧洲许多国家通过吸收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产而创造了本民族的灿烂文明那样。在以华夏文化为核心的东方文化圈南沿,越南民族文化的发展一直走在东南亚的前沿。这是历史事实。

汉文诗在越南传播、植根和繁衍,正是中、越两个民族亲密的传统关系源远流长的见证。它也是增进中、越兄弟友谊的桥梁。研究中越关系,就必须研究越南的汉文诗。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