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韩国华侨的教育状况
在线阅读

由于“赴台升学”的结果,韩国华侨学校的水平也有所提高。1953年以前,韩国华侨学校的教师都是就地聘用,水平参差不齐。自1954年初开始从台湾聘用合格教员,还鼓励侨中毕业生赴台入师范学校,以培养韩国华侨学校的教员。另外,“台湾当局”侨务委员会为解决师资的缺乏,委托“大使馆”保送优秀侨校教员入师范大学华侨师资专修科进修。1955年保送5人,1956年9人,1957年10人。10053451韩国各华侨学校直接采用中国台湾的教育体制及课程编制。韩国华侨学校的课程包括国文、数学、史地、理化、博物、美术、外文、体育、劳作、音乐、演剧、参观、理化实验、收集标本、社会服务、学生自治等,另有关于韩国语言史地的课程。

据2006年12月末的统计,韩国国内有17所华侨学校,有2094名在校学生。此数据如与昔日情形相比较,可谓大幅减少。例如,位于首尔明洞的汉城华侨小学,其学生人数在极盛时期曾多达2300名,但现在包括幼儿园学生在内,也仅有415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从华侨学校学生数目,可推测在韩华侨的高龄化现象。比如,假定年轻华侨子弟都上华侨学校,上面数据可计算出在韩华侨人口中年轻人的比例。按照这个假说来推断,韩国华侨社会中的年轻人口比例并不高,因为如推算其总人口数约有25864人,则其中年轻学子(5~19岁)的人数约为2094人,仅占总数的8.1%。如对照韩国此年龄层20%的人口比例,更可以反映传统华侨社会高龄化程度甚为深刻的问题。10053452

然而,上述现象在近15年来有了相当幅度的转变,兴办小学(包括华侨幼儿园在内)的华侨学校增多,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这是因为,随着韩国的“中国热”兴起,许多韩国籍父母也希望其子女在年幼时能进入华侨幼儿园学习汉语,以培养其外语能力。再加上这类华侨学校的学费较为低廉,对招生颇有帮助。虽说韩国人进入华侨小学属非法行为,但通常这些父母会安排其子女进入华侨小学就读到四、五年级后,再转入韩国学校,或者通过考试进入中学。

总之,韩国华侨学校的学生人数增加只肇因于“中国热”,仍无法在传统华侨社会中吸收更多的年轻子弟,而且华侨学校也没有转型的计划,故难以突破现状。虽说目前韩国国内有一股“中国热”,但在独尊韩文的语文政策下,10053453一般学校并无正式教授汉文的课程,中文教学的推广空间仍属有限。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英国意识到中国将居世界的重要地位,遂积极邀请中国大学校长至该国重点大学主持校务,并聘请大量中文教师参与中文教学。10053454因此,为了应世界学习中文的风气,韩国政府有必要调整其语文、教育政策,让旅韩华侨有更多发挥的空间。

');" class="a2">收藏

20世纪初为韩国华侨教育历史的开端,1902年仁川华侨学堂首开韩国华侨教育的先河。到1945年,首尔、釜山、永登浦、群山、大邱分别建有小学,汉城还有华侨学校高级部,共有小学6所、中学1所。学生都是男生,约700人。100534381941年设立的华侨学校高级部,1943年改名光华中学,不久因侨生被怀疑从事反日活动而被迫停课。10053439

从韩国光复以后到朝鲜战争爆发之前,韩国华侨经济一度活跃,加上国民党政府对韩国华侨的关心,推动了华侨教育在数量上的发展。不仅在三八线以南各地增设14所小学,而且在1948年重组汉城华侨中学。于是,1950年之前,韩国华侨学校共有小学20所、中学1所,学生总数约2000人,占华侨总数10%,女生也得到校方的许可而入学。

朝鲜战争结束以后,在“大使馆”的大力支持下,不仅恢复了一度被关闭的学校,而且还增设小学15所,在釜山、仁川、大邱建立中学。1956年在汉城华侨中学设置高中部。到1960年,韩国华侨学校扩大到小学35所、中学4所,共39所。10053440特别是随着小学毕业生的不断增加,1974年还在光州设置华侨职业中学。至此,华侨学校共有小学50所、中学5所。10053441

以1974年为转折,韩国华侨学校开始减少。1974年50所的华侨小学,到1977年减少为41所,1979年又减为39所。华侨学生总数也趋向减少,1974年为11169人,到1977年减为8271人,1979年又减为7026人。10053442这种趋势是由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韩国华侨再移民潮流造成的。

20世纪70年代以来,韩国华侨社会出现了以下新潮流。第一,已经定居在韩的韩国华侨社会重新出现新的流动趋势。韩国华侨的国籍为所谓“中华民国”,但是已在韩国取得居住权,从而比较容易来往于中国台湾和韩国之间。至1979年,台韩之间的流动人口占韩国华侨总数的22.1%。第二,韩国华侨来往于台湾和韩国之间,寻找新的经济机会。虽然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1973年台韩之间的流动人口增加,可是多数华侨为了保持在韩国的居住权而按期回韩国,因此,至少在1973年以前,韩国华侨人口尚未出现减少趋势。但是,1974年以后,华侨放弃韩国居留权者日渐增加,其经济生活的重心也逐渐转移到中国台湾。1974年以来韩国华侨总数减少的趋势证明了这点。韩国华侨为什么来往于中国台湾和韩国之间呢?

原因是韩国华侨在韩国的经济发展受到限制,他们是在台湾和韩国之间寻找新的生存道路。比如20世纪80年代初,从事杂货贸易的韩国华侨在汉城东大门市场购买毛毯(一床2.5万韩元)和床单(一床3.5万韩元)到台湾出售(毛毯9万韩元、床单8万韩元),在台湾购买香扇和玩具汽车(各640台币)回韩国出售(5000韩元和3000韩元),获利甚丰。10053443就是这样也只是为了生存而已,并没有给韩国华侨带来经济繁荣。实际上,20世纪70~80年代韩国经济处于急速发展的阶段,虽然韩国华侨杂货贸易也随之活跃,但韩国政府将韩国华侨资本看作外国人在韩国取得的资本,通过各种法律限制其发展,从而封锁了韩国华侨资本积累的途径。这必然导致韩国华侨及其资本的外流,放弃居住权的人也增加了。韩国华侨总数以1974年为起点逐渐减少,1974年为32255人,到1985年减少为25087人。总之,韩国华侨在韩国社会的各种压力下,被迫将他们的目光从韩国转到国外。

韩国华侨教育是在韩国华侨的定居过程中自然产生的,秦裕光回忆初期华侨教育时说:“华农生活艰苦,可是对子女教育非常关心,非常重视。有了一定数量的华农,盖起学堂聘请老师就进行教育,这完全是自治。虽然该学堂只是个与一般华侨农家分不清的普通草屋,可是农民小集团自发组成的学堂。在大部分像草屋似的极为简陋的教室里,一名教师教三四名学生或最多也有十多名学生的时候。”10053444华侨们盖学堂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没钱也出力,共同出资,这是韩国华侨社会的特点。从民间自发形式开始的韩国华侨教育,至1902年,吕季直、于鸿章、朱子良等仁川侨领以30余学生为对象建立仁川华侨学堂而走向正规化。1912年在汉城也建立了华侨小学,虽然有驻韩总领事马廷亮的支持和协助,但起主导作用的是民间人士。10053445日据时期,包括仁川和汉城的小学在内,韩国共有7所华侨学校。

由于日本的殖民统治抑制了华侨教育的继续发展,华侨设立学校要获得中国侨务行政机构和日本地方教育当局的许可,而日本在韩国施行日本化教育——“民族抹杀政策”,华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日本有关机关,特别是朝鲜总督府的限制。华侨学校不仅不易获得日本当局的创办许可,而且学校行政也受到干涉,必须聘请日本教员,开设日文课。10053446加之韩国华侨社会内部缺少推动华侨教育发展的各种条件,特别是华侨学校所需要的建校理念以及推动华侨教育发展的组织力量。因此日据时期韩国华侨教育带有过渡性的倾向。

1945年韩国解放后,华侨教育的主客观条件日益成熟。韩国教育行政当局对于华侨所办的中小学校,如同韩国地方行政当局对待华侨自治团体一样,在学校组织与教学行政各方面,给予完全的自由权。10053447华侨学校被规定为“外国人团体”,在建立学校、学校组织以及教务行政各方面,不受任何限制。“台湾当局”侨务委员会评价韩国对华侨教育的“不管政策”是自由教育政策或“王道的教育政策”。10053448

与此同时,“台湾当局”为推行“争民之战”,制定有关支持海外华侨教育的法令及规则,包括《侨民教育行政权限分担法》《侨民学校规程》《在外公馆对侨民、教育行政处理规则》《巡回施教办法》《侨民学校教员选拔介绍及联络法》《侨民学校教员服务奖励办法》《侨民学校教员经历证明处理略则》《侨民教育会规程》《为海外侨生的本国大学专门学校就学的归国保送申请处理法》《关于海外侨生的归国护送中等学校就学修学申请的处理法》《侨民学校归国就学及辅导实施要点》;10053449同时采取各种具体措施扶持华侨教育。表6-1为1955~1974年各国华侨在中国台湾地区的大学毕业生数。在韩国,即使是在战争期间的艰苦避难环境,“大使馆”仍然按照“救济即作战”的方针坚持华侨教育。1950年底,在以“大使”邵毓麟任委员长的“贫侨救济委员会”的援助下,在釜山创办了避难华侨中学。10053450

由于“赴台升学”的结果,韩国华侨学校的水平也有所提高。1953年以前,韩国华侨学校的教师都是就地聘用,水平参差不齐。自1954年初开始从台湾聘用合格教员,还鼓励侨中毕业生赴台入师范学校,以培养韩国华侨学校的教员。另外,“台湾当局”侨务委员会为解决师资的缺乏,委托“大使馆”保送优秀侨校教员入师范大学华侨师资专修科进修。1955年保送5人,1956年9人,1957年10人。10053451韩国各华侨学校直接采用中国台湾的教育体制及课程编制。韩国华侨学校的课程包括国文、数学、史地、理化、博物、美术、外文、体育、劳作、音乐、演剧、参观、理化实验、收集标本、社会服务、学生自治等,另有关于韩国语言史地的课程。

据2006年12月末的统计,韩国国内有17所华侨学校,有2094名在校学生。此数据如与昔日情形相比较,可谓大幅减少。例如,位于首尔明洞的汉城华侨小学,其学生人数在极盛时期曾多达2300名,但现在包括幼儿园学生在内,也仅有415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从华侨学校学生数目,可推测在韩华侨的高龄化现象。比如,假定年轻华侨子弟都上华侨学校,上面数据可计算出在韩华侨人口中年轻人的比例。按照这个假说来推断,韩国华侨社会中的年轻人口比例并不高,因为如推算其总人口数约有25864人,则其中年轻学子(5~19岁)的人数约为2094人,仅占总数的8.1%。如对照韩国此年龄层20%的人口比例,更可以反映传统华侨社会高龄化程度甚为深刻的问题。10053452

然而,上述现象在近15年来有了相当幅度的转变,兴办小学(包括华侨幼儿园在内)的华侨学校增多,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这是因为,随着韩国的“中国热”兴起,许多韩国籍父母也希望其子女在年幼时能进入华侨幼儿园学习汉语,以培养其外语能力。再加上这类华侨学校的学费较为低廉,对招生颇有帮助。虽说韩国人进入华侨小学属非法行为,但通常这些父母会安排其子女进入华侨小学就读到四、五年级后,再转入韩国学校,或者通过考试进入中学。

总之,韩国华侨学校的学生人数增加只肇因于“中国热”,仍无法在传统华侨社会中吸收更多的年轻子弟,而且华侨学校也没有转型的计划,故难以突破现状。虽说目前韩国国内有一股“中国热”,但在独尊韩文的语文政策下,10053453一般学校并无正式教授汉文的课程,中文教学的推广空间仍属有限。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英国意识到中国将居世界的重要地位,遂积极邀请中国大学校长至该国重点大学主持校务,并聘请大量中文教师参与中文教学。10053454因此,为了应世界学习中文的风气,韩国政府有必要调整其语文、教育政策,让旅韩华侨有更多发挥的空间。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