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市场经验交流11 重庆朝天门市场
在线阅读 收藏

“金三角”地区历来是商贾云集之地,自古就有“左右夹两江,上下十三邦”之誉。朝天门市场地处长江、嘉陵江交汇处,正好位于渝中半岛的“金三角”,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商品、物资集散地。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发展,朝天门市场成为西部唯一一个全国十大工业品市场,品牌价值凸显,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重庆市经济发展的又一张名片。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和重庆作为计划单列综合体改的试点城市,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国率先将闲置的仓库改建为市场,1991年,市人大十一届三次会议103位代表提出“加快朝天门仓库区的开发利用,建成商业城”的议案,推动了朝天门综合交易市场的正式成立。

朝天门市场的改革首先来自政府强有力的推动。当时,市政府提出了“人不分公私,货不分南北”都可以入场交易,通过政府组织招商,从商品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带模式、带资金、带经营人才”,引来了大量的资金、商品、管理经验及人才,使朝天门市场成为东西部经济交流的聚焦点,形成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格局,促进了市场的迅猛发展。

为了加快市场培育发展,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改善朝天门市场经营环境,进一步发展市场”的8条政策措施,对市场的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将新华路、五四路等4个马路市场2500多个经营户迁入朝天门市场,解决了占道市场带来的脏、乱、差、堵现象,并使市场交易很快形成规模和特色。

政府改革为朝天门市场的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来自各地的资本正是看好这一平台,纷纷投资朝天门市场,市场大扩容的好戏也一直不断上演。大正商场、协信商厦、港渝男人广场、圣名国际时装城、两江服装广场等陆续加盟朝天门市场。

采取多渠道筹资,大量吸收社会资金,多元化投资建设市场,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猛发展,市场面积由当初的8000平方米发展到现在近50万平方米,办场单位也由商业储运公司一家发展到有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开发商、学校、港商等20多家,总投资20多亿元。

目前,朝天门市场拥有31个交易区,15000余个摊位,全国各地4000多个知名品牌进驻市场,日均人流量20余万人(次),2006年市场交易额达到118亿元大关,一税两费超过1.5亿元,创历史新高。市场的商品品类齐全,是服装、纺织面料、小商品、鞋帽、日化、钟表、文体用品、皮革制品、塑料制品、儿童玩具、床上用品、旧货调剂市场等20余大类各具特色的日用工业品专业批发市场。

正是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决定了朝天门市场竞争细胞自始至终都保持一种活跃状态,给市场带来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市场进一步细分,各类消费人群都在此各取所需。新商场加盟后,成功开拓更新的招商、经营领域,吸引了更多的批发、零售客户前来批零购物,朝天门市场总盘子不断做大。同时,新商场开业推动了老商场硬件改造、软件提升。

截至目前,朝天门市场商品辐射三峡库区、云、贵、川、陕、藏、浙等200多个市、县。1993年列为全国50强工业品市场的第19位;1999年被国家经贸委和国家内贸局列为全国首批重点联系批发市场;连续多年被中国商业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评为中国亿元百强商品市场和全国十大工业品批发市场,位居西部地区亿元商品批发市场榜首。同时,也成为东部发达地区商品、资金进入西部发展的桥头堡。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