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文化:失落的身份证
在线阅读 收藏

西方文化就这样借商业的东风,日积月累地在我们消费的商品上构建自己的形象,就连远隔重洋不知美国在何方的中国妇孺,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着它的“优越”。

最近,两个人的论说引人注目。

北京作家王朔:如果我们现在把外来语和外来的语言影响——翻译体、意译及其生造词统统从汉语中剔除,我们就说不成话了。

安徽省副省长蒋作君:网络对一国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将超过任何一家传统的媒体。一些国家将通过互联网,对其他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文化扩张。

尽管作家和官员的表达各异,但这两个分别来自民间和官方的声音,立刻让人联想到一个概念:警惕西方文化霸权。

站在2000年这个时间的点上,聆听WTO渐行渐进的脚步声,我们不仅看到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的到来,也看到一个更为强烈的西方文化冲击波的到来。如果说王朔所谓的西化汉语是对西方文化霸权在过去的影响的反思,那么蒋作君提及的西方网络的文化扩张,则是关于西方文化霸权对未来的影响的警惕。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现代化忧思》的作者吴国盛说:“有些霸权不见得就是文化霸权,直接就是政治和经济霸权。当然他们之所以有效是因为文化霸权已经建立,已经被我们接受了。西方文化霸权早就已经来了,而且是在政治和经济霸权发生效力之前就已经来了,就已经被我们接受了。”吴国盛又说,“并没有那么多人意识到西方文化霸权正在支配着我们。”

吴所谓的“支配”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表现得非常明显:今天的孩子吃的是麦当劳,喝的是可口可乐,玩的是美国游戏,看的是欧美大片,听的是欧美音乐,穿的是PIERRECARDIN,说的是ABC。他们的脑子里没有传统神话,只有唐老鸭、变形金刚、侏罗纪、狮子王之类的文化符号。

去年10月,北京勺海公司调查了831名京沪人,获知了他们心目中的美国文化的代表:浪漫迷离的好莱坞影片,自由豪放的西部牛仔,便捷卫生的麦当劳,技术超群的Windows以及Intel。

西方文化就这样借商业的东风,日积月累地在我们消费的商品上构建自己的形象,就连远隔重洋不知美国为何方的中国妇孺,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着它的“优越”。

对“优越”感受颇深的孩子们,最喜欢的是美国的电子游戏软件。《三角洲特种部队》中的中国直升机,《帝国时代》中的唐朝出兵朝鲜,《F22猛禽》中的空袭中南海,《红色境界》中的对社会主义极端仇视的人等,都使孩子们痴迷。

这一切仅仅是游戏吗?

西方学者托马斯·麦克菲尔说,这是电子殖民主义,是西方文化霸权。与单纯利用劳工的廉价劳力的商业殖民主义不一样,电子殖民主义入侵的是人的心灵,旨在变换被殖民者心智中的意念。

被西方文化霸权侵染的不乏学界精英。北大哲学系的朱良志教授这样评价:当今,有不少人用西方的知识结构打造自己的知识体系,用西方的概念和思维方式解释我们的学术,用西方学术构成方式和文化构成方式包装自己。

尽管西方文化霸权无处不在,有一些人仍熟视无睹,甚至一听到“文化霸权”的字眼就烦。

克林顿在北大演讲时,几个北大学生刚提出一些尖锐问题,便被一小部分人扣上一顶大帽子:狭隘的民族主义;讨论“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是否会加剧国家之间文化的冲突”,就有人嘲弄道,用改革开放前的旧思维、冷战时期病态的理念看问题。

非但如此,还有人处处迎合西方的胃口,追逐西方文化。情景喜剧《中国餐馆》在国内遭到一片声讨,美国著名的《时代》周刊却给予了高度评价。王蒙批评一些中外小说和影视作品歪曲了中国人的形象,他举了《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例子:片中用“挂灯”表示“驾幸”、以“捶脚”增进性欲之类都是伪风俗,是杜撰。他说,有一些急于成功的作家,从一开始谋篇就考虑到翻译成外文的前景。

这是比西方文化霸权塑造出的更可怕的洋奴心态。再瞧瞧台湾的美国化改造,你就无法不对此忧心忡忡。陈映真说,美国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成为台湾朝野精英共同的理想追求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50年来美国为台湾培养了一批满脑子美国价值观的“洋奴”。在美国留学,往往要按美国的国家利益去寻找研究选题,否则就难以拿到学位。美国的国家权力与学术、文化的结合所产生的意识形态霸权的影响,是我国少数知识分子在表达方式、思维方式及对民族与国家认同上向西方文化投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今天,面对从研究生到中小学生的留学潮,一些学者呼吁:应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年轻的一代知道中国文化是怎么一回事,以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应注意保持自己语言的纯洁性,防止汉语被包裹着美国“正面”价值的英语污染。

在中国即将加入WTO的关头,在信息高速公路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些提醒我们警惕西方文化霸权的声音,绝不是可有可无的。

信息高速公路的确可以推动全球不同文化的相互吸收、融合,但这种相互吸收和融合绝不意味着不同文化之间的对抗和冲突从此就会烟消云散。更何况,我们身处其中的世界,其信息流动是异常不平衡的,相对于美国等信息输出大国,我们处于弱势。

且看下面几组数据。

美国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使不少第三世界国家的电视台成了美国电视的转播站;当今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90%以上由美国和西方国家垄断;美国电影产量占全球电影总量的7%,却占据了全球电影总放映时间的一半以上;全球互联网中中文信息不足万分之一,而不受西方控制的英文信息也不足万分之一。

杨义先生据此说:一种强势文化正在以广泛性包装着自身的价值观念,超越国界地向全球渗透。尽管它引起了法国、加拿大、西班牙以及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的欧盟诸国的抵制,但它并未停止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脱色处理”。

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化自然是它“处理”的对象,用高科技包装的媒介是它的平台。

根据WTO的“国民待遇”原则,国外的大众传媒也将逐渐进入中国,一些专为中国读者度身定做的中文版报刊将会应运而生。中国有报纸2000多种、期刊8000多家、出版社700多家、电视台400多家,但没有一家能和已成历史的时代华纳在美国传媒界的地位相比。

吴国盛说:“他们太强大了,强到容易把我们吞并的地步。”

我们津津乐道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梦幻组合”的时候,时代华纳的卡通网络正积极进军中国。卡通网络儿童电视台播放的卡通节目和好莱坞影片之后的文化霸权,不仅令中国官方不安,也令关注儿童文化健康的人们担忧。因为我们不能忘记,曾有美国要人说过,他们要把不战而胜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的第四代和第五代身上。

从1999年9月到2000年4月,中国官方和民间先后隆重纪念先圣先师孔子和中华民族的先祖黄帝。我们当然不会想着复古,但我们在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时,决不能放弃自己文化中优秀的东西。在技术层面日益趋同的趋势下,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

原载(兰州)《秘书之友》2000年第12期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