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西藏社会发展与双语教育
在线阅读 收藏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各族民众在长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过程中已经逐渐出现了一个语言使用的“多元一体”的格局。一方面,许多群体拥有自己的传统语言文字,在日常生活和继承本族传统文化时学习和使用本族语言文字;另一方面,从国家行政管理、经济发展和区域交流的角度,汉语已经成为中华各民族的“族际共同语”,成为族际交流的主要语言工具。特别是在20世纪中叶建立人民共和国后,中国开始了和平建设时期,走上稳定发展的工业化、现代化之路。中国各地区之间的政治和经济整合、贸易发展和人口流动,不断推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走出传统的半封闭、自给自足的状态。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不仅东部汉族各方言区开始使用全国统一的普通话,西部边疆地区各少数民族也在加强汉语文学习。人口规模庞大而且最先接受西方现代知识和教育体系的汉族群体,逐步建立起一个现代经济、文化和科技知识的教育和出版体系。因此,通过学习汉语文来促进中国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各民族发展和进入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从交流工具和学习先进知识体系的工具性角度来看,汉语是中国境内最有利于推动现代化发展的工具性语言。这与全球化浪潮中各国教育体系努力推行英语学习是同一个道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交流活动显著加强,英语在客观上已经成为国际交流和学习的主要语言工具。836020

我国西部一些地区少数民族人口相对聚居。长期以来,这些群体以自己的语言文字继承和发展着本族优秀灿烂的传统文化。无论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还是从未来前景考虑,中国所有民族的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继承和发展这些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全体国民共同的责任。从这个基本认识出发,中央政府在建设和发展全国性的学校教育体系时,一个必须慎重思考、设计和实施的方面,就是在全国性教育体系中如何使中华各民族的族际共同语(汉语)和各地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各自得到一个合理的安排并发挥好各自的功能,在安排各级学校的语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语言时,既能使各族学生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从而继承和发展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能让他们学习并掌握汉语,以便加强族际交流和学习现代化知识。与此同时,还应大力鼓励汉族和其他民族之间相互学习彼此的语言和文化,这既是中国各族民众走向工业化、现代化和共同繁荣的要求,也是尊重和保护各族传统文化、保护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由于学校受到课程体系和教学时间的总体限制,也受到各族语言的成熟程度(有些民族有口头语言,但没有书写文字)、用各族文字编写的教材质量和教师规模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如何在汉语和少数民族母语这二者之间把握好一个合理的平衡,因势利导,逐步探索发展出一个既得到各族大多数民众拥护又能有效促进各民族现代化发展的语言教学模式,这是当前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本文试图对西藏双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政策演变进行一个概述,同时结合各类政府统计资料、研究文献和调查访谈材料对西藏双语教育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