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早期人类活动遗迹
在线阅读 收藏

考古发现表明,人类来到塞浦路斯岛最早约于公元前8800年。在塞浦路斯岛南海岸阿克罗蒂里的一个山洞里,考古发现了该时期人类生火的遗迹和石器片,还有幼河马、小象、鸟类和鱼的骨骼化石。

公元前7000~前6500年的新石器时代,塞浦路斯迎来了首批定居者,他们在濒临海岸、河流地带或山坡上,有永久性水源且便于防御的地方,用石头和土坯建成圆形蜂窝状的房屋——“苏利”。他们以农耕为主,兼事捕鱼和狩猎,用石头制造器物、石斧及箭头等工具,人死后便埋葬在屋内的地面下。据考古发现,属于这一时期的定居地有15个,而规模较大、最具特点者,首推位于南海岸的基罗基提亚遗址,故称基罗基提亚文化。公元前5700~前5500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如地震)致使基罗基提亚文化突然消失,从而在塞浦路斯历史上留下千余年人类活动的空档。

公元前4600~前4500年,塞浦路斯迎来了第二批定居者,他们与基罗基提亚文化并无继承关系。这一时期在塞浦路斯出现了陶器制作,而且制作工艺相当发达。考古发现表明,该时期的定居地有30处之多,其中位于南海岸索特拉的定居地规模最大,类似房屋的建筑约有50座,故称索特拉文化。公元前4000~前3900年,地震将大部分定居地夷为平地,但人类在塞浦路斯的活动仍然继续着。

继索特拉文化之后,公元前4000~前2500年,塞浦路斯社会进入了铜石并用时期,出现了以埃里米文化为特征的村社群体,定居地范围进一步扩大。至此,塞浦路斯的人类活动由间断、孤立状态,逐渐步入人口不断增加、各定居点之间频繁交往的连续发展阶段。

约公元前2500年,安纳托利亚难民来到塞浦路斯,并给塞浦路斯带来了一系列变化。首先,塞浦路斯从此开始冶炼青铜,标志着塞浦路斯历史进入了青铜器时代;其次,墓葬习俗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像新石器时代那样,人们生前住的圆形蜂窝状房屋,死后就成为他们的墓穴,而是开始使用户外公墓。在尼科西亚附近的勒德拉和凯里尼亚附近的贝拉佩斯(今弗诺斯),都发现有这类著名的大坟地;再次,在墓葬中发现有十字形的小肖像,说明当时已存在对神祇的某种崇拜。上述变化首先发生在安纳托利亚难民定居的以菲里亚为中心的西部地区,故称菲里亚文化。另外,与崇拜丰产女神有关的一些神话也在此时传入塞浦路斯。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