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汗洒峡谷无怨悔情注笔墨写春秋
在线阅读 收藏

怒江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中缅边境北端,这里自然风景优美,有被世人称奇的东方大峡谷;雄伟的高黎贡山和陡峭巍峨的碧罗雪山之间,怒江似一条玉带缓缓穿越,经缅甸流入太平洋,我们傈僳族作为怒江人口最多的民族与怒、独龙、白、普米等民族一起,长期在怒江两岸开拓和生活。

1949年我十九岁,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第七支队的一名成员。1951年1月份由组织安排,我被送到北京中央民族学院第一期军政干部班学习,主要学习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等,1954年学习结业。

学业虽然结束了,但对具体的民族工作我还不太熟悉,所以把我分配在云南省民委会工作,边学习边做一些翻译以及对外接待工作。在接待工作中,我有幸接触和认识了从全省各地来的少数民族头人、土司和来内地参观学习的许多少数民族,与他们相识对我以后做好民族语言文字研究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时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工作组到云南来搞调查工作,傅懋勣先生认为我从事民族语言文字研究很有潜力,便建议当时的省民委会领导吴少美同志让我到云南大学学习语言文字方面的理论。在领导的关心和培养下,1954~1955年6月我在云南大学语言学兼课教授傅懋勣先生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了一些语言文字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了“语言学理论”、“语言学调查”、“民族识别”等理论知识。当时我只有小学文化程度,连汉语表达也不尽人意,要学好这些专业性比较强的理论对我来说确实比较吃力,不下点功夫是难以学成的。为了使自己学得扎实和牢固,在学习期间我还回怒江进行了两个多月的实习、调查,以使自己学到的内容更符合实际以便尽快地适应工作。在云南大学学习的这段时间里,早晚我还在民族学院听课和做一些翻译工作,并从在民族学院学习的怒江籍学生那里收集记录和翻译一些傈僳族民间诗歌。傈僳族民间长诗《逃婚调》就是在那时收集整理出来的。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