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桂西千里行——壮语方言调查掠影
在线阅读 收藏

1954年夏,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应广西之邀,派出工作组赴广西,与有关单位共同组织壮语方言调查工作队,对桂西的壮语进行调查,选出壮语基础方言和标准音,以便创制壮文。语言研究所立即选出五位同志(到广西后又增加二位),组成壮语调查工作队,并约请北京大学袁家骅教授为队长,于当年8月先后下到广西。为了配合壮语调查,广西同时成立了壮文研究指导委员会,从各地抽调得力干部参加壮语方言调查。

经过充分的准备以后,壮文研究指导委员会和工作队于9月组成三个调查组,分赴广西北部、南部和西部,用统一的调查提纲对52个县的壮语进行全面的调查。从1954年9月开始到1955年2月,共半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个庞大的工作。

我参加西部组,组长由袁家骅先生兼任。9月4日,西部组共约十人向武鸣县进发。各人带上自己的铺盖卷由中、小两辆吉普一直开到武鸣县政府。县里当时还没有招待所,我们利用县府下乡搞工作的干部的床,打开自己的铺盖放在上面,就成了我们临时的床铺了。

经当地熟悉情况的人介绍,武鸣县的双桥乡和邓柳乡的壮话比较有代表性。我们请县府物色了三个发音合作人,分三个小组同时进行调查。广西新派来参加工作的同志,开始时在旁边观看,晚上我们给他们上课,讲语音学和语言调查方法,需要经过几个点的调查之后,才能初步掌握语言调查的方法。由于时间紧,每个调查点只有一个多星期。在这期间要记录两千多张词汇卡片和一百多个常用语句,另外再记录一两个故事。记完了之后,由袁教授校对,而我们则继续收集本县的人文情况。经过约10天的工作,全部完成了之后,马上又转到另一个县。

9月14日,我们一行由武鸣到平果。由武鸣到平果没有直达客车,要乘由南宁去田东或百色的班车。我们人多,要买过路车票就更困难了。我们只好打电话到南宁托人代买由南宁到平果的车票。到达平果县之后,与县有关领导开了个座谈会,决定选择新圩这个地方作为重点。经过一个星期之后,工作完毕,下一个地点是田东县。由平果到田东的车票也不好买。

9月21日下午七时,我们一行乘小汽船,沿右江上溯,22日天亮之后就到达田东县。县城通行壮语和粤语(白话),农村讲壮语。据当地人说,田东与田阳、百色都在右江盆地,三个县的壮语基本相同。

9月23日县长召集县机关干部开会,介绍工作队来此地的目的。袁教授向大家说明来意,并征求意见。会上有人说,本地农民听到要创制壮文,十分欢迎,学生听到这消息也很高兴。但有人又不清楚学壮文与学汉文的关系,将来又要学俄文,有没有矛盾?有教师反映,初中生有百分之八十作文时把语法顛倒,如果学本民族文字,就容易多了。农村扫盲也有很大困难,年年扫盲,年年复盲。所以广大农村和中小学生都赞成创制壮文。通过讨论,干部们也十分赞同创制壮文。

10月1日,由田东乘车到百色。我们一行住在百色专署内,受到专员的热情接待。10月3日,专署召开扩大会议,由有关领导介绍本地区情况。百色和田东的情况基本相同,农村懂汉文的不到百分之十,原因是汉文难学。有些人外出怕被人歧视,不敢承认是壮族。一位教师说,他在农村搞过速成识字法,但由于汉字难学,开始时人们很拥护,来了很多人,但后来学不下去,有一半多人中途回去了。汉族老师不懂壮语教学效果也不好。一位中学女生也反映说,一些同学虽然学习用功,但学习仍感觉有很大困难。县宣传部长说,有些人对创制民族文字有抵触情绪,认为有了汉文就可以了。应大力开展宣传工作。

在百色工作了一个段落以后,下一步是调查隆林各族自治县的壮语。由于隆林路远,袁教授不能前往,只能抽调部分人去。组内决定由我和严子玉、吴冠仁、农圃克等前往隆林。当时百色至隆林不通车,但有一条简易公路。决定先从百色乘车至田林的旧州,再由旧州骑马到隆林。

10月20日,百色专区派了一辆中型吉普送我们到旧州,公路是多年失修的旧路,车开起来非常颠簸,大家只顾抓紧车帮,谁也无暇欣赏车外的风景。车到旧州,大家下车后都觉得耳朵聋了似的,都听不见别人说话的声音,自己说话也感到有气无力。我们休息了一会儿,才进入区政府,与当地干部联系,找到住处。

第二天,托区政府雇了四匹马,马主人把我们的行李捆在马驮子两边,中间像凳子一样平,人就坐在上面。我从来没有骑过马,也没有坐过这种马驮子,当马主人要我上马时真有点害怕。

我站在马主人的背后,先壮着胆子摸一摸马脖子,表示对它友好,然后在马主人的帮助下上了马,马就立刻往前走。我骑的这匹马是灰色的公马,很不老实,偏爱走路边,越是危险的地方越爱走,又不听指挥,好像专门欺负我这个不会骑马的人似的。我有点儿生气,就用鞭子抽它一下,它又飞快地乱跑,差点把我摔下马。后来我想了一个治它的办法,等到上斜坡的时候,我就用鞭子抽它,这时它要跑也跑不快,才老实点。路上有时遇到农家养的母马,我这马就跑过去要欺负母马,母马则背过身去,用后蹄乱踢,差一点踢中了我的腿,我拽紧缰绳才没摔下来。后来遇到这种情况,我就提早催马快跑,一直冲过去,不让它有停下来的机会。经过几次交锋,我渐渐地制服了这个不老实的家伙。

走了9个小时之后,下午五时抵达隆林县的沙黎乡,住在路边惟一的小客栈内。马主人说,沙黎是个好地方,这里的壮族姑娘长得俊美,外面来打工或者做买卖的人,来到沙黎之后很多都不回去了。有一首顺口溜,说这里的姑娘是如何的美,最后一句是“十个男人九个不回头”。他们与当地女子结婚,入赘沙黎了。沙黎是纯壮族乡,但有几户是汉族,他们就是来了不回头的人。

第二天一早四点半起床,吃过早饭又继续向着隆林的方向前进,一路上多是爬坡。这里的山大部分是土山,山上树木很少,只长满了野草。我们爬上一个大山坡之后就在草地上坐下休息,回头看看后面,才发现我们已经爬上了高山,后面的山都在脚下,真是一览众山小。这里是云贵高原的边缘,上下落差较大,所以山坡也比较高。我这匹马能把我驮上这么高的山,功不可没。从这以后,我和马的感情增加了许多,它好像不那么淘气了,而我对它也爱护起来了。遇到要爬陡坡,我就下来牵着它走。今天天气晴朗,偶尔经过一片稻田,妇女们在收割晚稻。年轻妇女的打扮都是上穿短白上衣,下穿白裙白裤,煞像医院的护士,也像朝鲜族妇女,但这种白衣裙远看是白中透蓝,近看又是纯白色。中年妇女穿的也是这种款式的衣裙,但多是靛青色。我们走过的几个县,壮族妇女都改穿了汉装,唯独这里的妇女仍保留自己本民族的原有服装,而且穿得又是这么秀美。当我们走近时,她们都向我们投来好奇的目光。我立即想起马主人昨天的话,难怪真的有些外地男子来了就不回头了。

一路上都是上山,当你上到山顶时又发现你在另一个山的脚下。接着还得再上一重山。下午四点多就到达县城,住在县政府新盖好的房子内。隆林县是属高寒山区,天气非常凉。县领导对我们非常热情,有关负责人早就为我们物色好发音合作人了。第二天照样开了一个座谈会,说明来意之后,由有关人士向我们介绍当地的情况。情况和前几个县差不多,群众和学生欢迎创制壮文,而部分干部则感到有点多余。他们怕使用壮文以后,懂汉文的人都成了文盲了。

协助我们记音的是一区的李廷杰、十五区的李春山,其他区的有姓岑、农、韦、黄等几位小学老师。他们都以非常认真的态度协助我们把工作搞完,后来还记录了壮戏。临走时我们都互赠了纪念品。

11月1日工作基本结束,正巧是赶集日,我们几个人上街准备买些明天路上吃的东西,在集上转了转。这里的鸡蛋很便宜,一块钱二十多个。我们各人花一块买了二十个煮熟了,准备在路上吃。

11月2日,我们按原路往回走。第一天只能到沙黎投宿。我们各人骑在马上边走边吃鸡蛋,我吃了一个又一个,把鸡蛋都当饭吃了。吃完又喝水,骑在马上颠来颠去,不到几十里路,肚子咕咕作响,疼痛难忍,我大概得了急性肠胃炎了。到达沙黎以后,我像是害了重病似的,晚饭也不能吃了,躺在客栈的楼板上糊里糊涂地睡了一夜。第二天,因为饿了一顿饭,肚子似乎好了许多。我们仍按原计划上路。我把剩下的十几个鸡蛋全部送给店老板,在路上再也不敢乱吃东西了。这一天路程较远,到旧州时已是黄昏时候。第二天,11月4日由旧州乘车回到百色。

桂西多是山地,县与县之间不通车,一般靠步行,我们行李多,又有调查用的材料,只能骑马了。组里决定,还是由我们四人由百色向北进发,先到凌乐,然后再到凤山,最后到东兰,与袁教授他们汇合。11月14日,我们雇了四匹马由百色向凌乐进发。曾经有过四天马上生涯的经验,现在我们都像个老骑手了,马安好了驮之后,我只需用手一按着马驮就轻轻跳了上去,稳稳地坐着。今天要走八十里山路,晚上要在一个小村子过夜。这个村子只有几家人,建在一个小山窝内,四周都是石山,没有河流,连水沟也没有。房东招待我们住吃。为了挑水煮饭,他要走几里路去一个小水坑舀水。挑回来的水是混浊的,澄好久才勉强可用。洗菜洗碗的水留下来喂牛,晚上给我们洗脚的水,留下来洗衣服。第二天我们也不好意思洗脸,只拿半口缸水漱一漱口就算了。

第二天要走一百二十里路,从早上七点开始到下午七点,共走了十二个小时。到凌乐后住在县政府干部宿舍内。凌乐县城是一个旧镇,只有一条铺了石的长街。同以前各个调查点一样,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记完音。有一两天利用中午时间外出参观。这里有一个“水源洞”,是右江支流上的水源。水从山洞流出来,形成一个小湖,水面有个小岛,岛上有树,像是从水里冒出来似的,人们称作“水冒花瓶”,风景很好。23日工作完毕,因雇不到马,休息一天。听说县城近郊有一个钟山乡,这个乡因钟山得名。这个“山”很小,上面有一个石钟,其实只是几块大石片,敲击时能发出很像钟鼓的声音。我和老农二人找到了这个山后爬了上去,各人用小石敲击不同石块的末端,果然发出“咚咚,当当”的声音,就像打锣鼓似的。声音在县城山窝里回荡,整个小镇都听到了。

11月24日,我们等了一天的时间才租了四匹马向凤山方向进发。头一天走了七十里路,住在嘉猷区区政府内。第二天再走九十里路,到达那楼区,当晚住在区政府内。这里是桂西最偏辟的山区,交通不便,运输困难,经常缺盐。当我们拉着马走过一个村子附近时,一位老乡问我们是不是运盐来了,说这里已经十多天没有盐卖了。听了老乡的话大家都很难受,早知这样,我们宁可用一匹马给他们驮盐。人没有盐吃,劳动时乏力,其滋味可相而知。第三天由那楼至平乐,要走八十里路,还是住在区政府内。第四天由平乐至凤山县城,走了六十里路。总计由凌乐至凤山一共走了四天,三百里路。

这几天的山路,惊险异常。山路崎岖难走,经常有马失前蹄的惊险镜头出现。我就经历了两次,有一次在路边,马踏在松软的碎石上,一下子滑下山坡去,我急忙跳下马,用手揪着缰绳,几个人共同把马推上来。另一次是在路上,马被一块石头绊了一下,马失前蹄,一下子把我抛了出去。幸好我反应快,只向前跑了两步,没有摔跤。有个同志有一次从马上滑了下来,左脚还套在绳子上,欲上不能,欲下不得。

到了凤山以后,第二天照例与地方有关部门开会说明来意和征求意见,各人提出的问题与前几个县的相似,此外还提出壮文与汉文的学习有没有矛盾。我们一再解释,壮族儿童学习了壮文之后,对将来学汉文有很大的帮助而没有矛盾。

凤山县城四周都是山,山上布满层层梯田。县城所在地很窄小,背后是山,前面路边是稻田,连开辟一个篮球场也不容易找到地方。县政府后面半山腰上有一个大溶洞,名叫云峰洞。有一天我们在一位老师的带领下,爬到上面去。洞口不大,还有灌木遮挡着,外面看上去并不显眼,洞口用砖砌了半截墙。据说是县城里的人过去逃避土匪的地方。洞极大,呈圆形,直径约有一百米,高有十米至二十米不等。洞内可以容纳一万多人。据说洞内还有小洞,深不可测。我们猜,古时肯定有人居住过,仔细搜查,说不定能发现古人生活过的遗址和古人使用过的工具之类的东西呢。

经过一个星期紧张的工作之后,到12月5日,已完成了全部工作。12月6日,我们向东兰县进发,同行的除了我们四个人之外还有一位发音合作人罗老师。凤山县的壮语有点特殊,袁教授不放心,要亲自听听。他建议我们把主要的发音合作人罗老师请到东兰去。这天我们五个人只雇到一匹马,把我们各人的东西都让马驮着。由凤山至东兰有一百多里路,要分两天走,头一天要在长岗乡住一宿。因只有四十五里路,可以吃了午饭再走。这天中午,县长特别为我们饯行。午饭后约十一时我们冒着蒙蒙细雨出发,路有点泥泞。山区气候寒冷,上山时热汗淋漓,下山后汗水却冰凉得叫人难受。下午四时到达长岗乡,住在“上人下畜”的旅店内。

12月7日继续向东兰县进发。昨夜下的雨更大,一夜为今天的旅途担心。天亮后,雨小了一点,可山上又罩着大雾。我们按计划赶路。当我们爬到山上时,烟雾迷漫,百步不见人。往山下看去,只见白茫茫的一片,什么也看不到。我们小心翼翼地走着。路旁的野草挂满水珠,把我们的衣服全都蹭得湿透了。当进入东兰境内的土山上时,罗老师突然发现地面上有老虎的脚印。他很平静地告诉我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我们蹲下来研究,这到底是什么动物的脚印呢?大家都认为这可能是老虎的。罗老师是当地人,他知道这一带经常有老虎出没。老虎通常是夜里出来偷吃村民的牲畜。这些脚印是新的,肯定是昨天晚上有老虎在这里走过。我用一张白纸铺在老虎的脚印上拓了一张作个记念。脚印直径有五寸多大,准是一只大家伙了。我们五个人手无寸铁,我手里只拿着一把油红漆的纸伞,他们也是赤手空拳,但罗老师并不害怕。我们谁也不说话,已经到了这个时候了,怕也没有用。我们硬着头皮慢慢地跟着老虎的脚印走了五六里路。到了村边附近脚印就消失了。

今天要走八十里路,出发前大家备足了干粮。为了今天赶路,我们特地到小饭店定做了十几个大粽子。每人带上三个作午餐,再加上其他东西和水壶,估计有十斤。山路泥泞不堪,还要翻越三四座山。还没到中午,肚子就有点儿饿了,在休息的时候,每人都忍不住先吃一个粽子和一些水果。一方面解解饿,一方面也减轻一下挎包的分量。这条山路荒无人烟,不可能有店铺,不会有吃的卖。中午吃午餐时大家都把粽子吃了,走起路来倒觉得轻松许多。到下午四五点钟时,在路边一个地方休息,大家都感到有点疲乏,肚子也饿了,可挎包里只有一两个橙子,其他可以充饥的东西已经没有了。严子玉问我吃不吃橙子,我说,这橙子有点酸味,吃了恐怕更饿。但又想,它虽然酸,里头也有糖分,吃了可能会增加一点能量,不然前面还有一座山,二十里路,怎么办?我们商量之后还是把橙子分着吃了。果然,休息后走起路来还有点儿力气。爬过最后一座山后,大家实在走不动了,只好多休息几次吧。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十,这话今天才真正体会到。最后这五六里路我们休息了好几次,跌跌撞撞地走了一个多小时。到七点多天黑时分,我们才看到了东兰县城。袁教授和其他同志见天快黑了我们还没到,早已走出城外等候我们。我们见面之后,大家寒喧了一番,然后带我们到县政府吃饭,饭菜虽是一般,我们觉得比吃宴席还香,还喝了一瓶“五加皮”酒,这时大家才觉得有点力气。同志们还转给我几封信,有本单位的,有亲友的,看完了信之后,疲劳感似乎全消失了。

第二天放假一天,各人办一些私事,晚上党团员过组织生活,安排今后的业务学习。

从凌乐、凤山一到东兰,就好像到了一个大地方,豁然开朗。其实东兰也不算很大,而是因为凌乐、凤山太小了。比如说凤山,县城所在地早上九点多钟才见到太阳,下午四点多太阳就“下山”了。

东兰是个革命根据地,早在1929年底邓小平和张云逸发动“百色起义”时,韦拔群任第三纵队司令和右江工农民主政府委员。后因叛徒出卖于1932年农历十月十九日壮烈牺牲。我们在工作之余集体到韦拔群烈士墓瞻仰并照相留念。东兰不愧是个革命老区,现在那里的农民仍留存着许多当年的宣传歌曲,大部分是用方块壮字记录的。工作之余我们记录了一部分,还记录了用壮语唱的白毛女歌剧的一部分。

12月18日,工作已基本结束,下午袁教授应县中学的邀请,到学校为全校师生作报告,我们也一同前往。晚饭县政府和县委为我们饯行。吃的是桂北式的火锅。晚上中学生表演节目,我们也被邀请前往观看。

19日我们就要离开东兰了。昨天由河池派来了一辆大轿车,这是专门来接我们到河池的。这里虽然有公路,但没通车,从外地来了一辆大车早已轰动了全城。这天刚好是星期日,一大早吃过早饭后我们就上车,中小学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列队前来欢送我们,县机关也有人来相送,居民也争着前来看热闹,一共有八九百人,路边的河滩站满了人。当袁教授来到公路旁时,学生代表向他献鲜花并高呼口号。随后袁教授说了几句感谢他们的话。他们的口号其中有一句是:向劳苦功高的袁教授致敬!袁教授和我们都十分感动。

路况不大好,由东兰到河池要走两天,头一天下午五时左右到达车河镇。第二天再走半天,上午十点多钟就到达河池。

河池的壮语属北部方言的另一个土语,与我们先前调查的几个县有一些差别。负责北部组的罗季光先生特别来向我们大家介绍情况,并对我们西部组的工作提出一些建议。两个调查组还互换了一些人员。这几天一边调查记音,一边学习。大家结合苏联的经验,讨论基础方言问题。

在河池收到一封转来的信,是一位小贩寄来的,他为壮文设计了一个拼音方案。他的研究精神可嘉,但因为缺乏科学的指导,许多地方不能令人满意。快到年底了,坐镇南宁的语委会领导要召开会议,一方面交流经验,一方面汇报工作。西路组派我回南宁参加会议。12月30日我乘汽车和火车回到南宁。55年元旦开会,3日上午结束。下午大家立即返回各自的小组。我和罗季光先生同乘火车北上,夜里一时半抵达柳州。第二天罗先生要乘车到百鹏,他建议我到柳州南面逛逛。我沿着街道走到河边,过了河,这里的风景的确优美。过去听说“生在苏州,死在柳州”,意思是说,柳州的棺木好,但这次走了很多条街仍不见有卖这东西的店铺。我怀疑这句话是误传,正如广东人经常说的“梧州蛤蚧”一样,蛤蚧是桂西的特产,梧州在桂东,不可能出产蛤蚧。因此说梧州蛤蚧也是误传。

下午乘火车到达金城江,这是个新市镇。火车来到金城江就到了尽头,到贵州或广西其他地方去的都要转乘汽车。这里的旅客非常多,下了火车后我找不到旅店住,最后找到一家茅屋小客栈。主人说房间也满了,如果不嫌脏就将就点睡他的床吧。同来的还有一位姓龙的阳朔人,刚调到天峨县工作。我们两人共用店主人的床和被子,凑合着睡了一夜。店主人的被子只是一床发黑的旧棉花絮,没有被面和被里,里面有没有虱子或臭虫就不得而知了。

第二天一早起来,搭上开往南丹的汽车,汽车先经过河池,然后向西北方向前进。当汽车经过车河时,正好是十二点,有好几位旅客下车吃午饭,我也跟着下了车,在旁边的一家小吃店叫了一碗米粉。当我们快吃完时,我们的客车突然开走,我发现了之后立即放下碗筷,也来不及付粉钱就拼命冲出去追赶那汽车,其他几位乘客也同样扔下碗筷便跑。我们连叫带做手势,车上的乘客看到了,才叫司机停车。上车后,大家纷纷责问司机,批评他这样太不负责任了,而他又把责任推给助手。车开出一公里以后,这时司机又把车调回头,生怕后面还有没上车的乘客。大家说,刚才能这样就好了。

到了南丹以后,工作仍未结束,因为在南丹要同时调查南丹和天峨两个县的壮语。原因是天峨交通很不方便,只好与县里联系,请天峨派送两位发音合作人来。天峨的合作人来了,说家里工作忙,只能协助搞六天,我们只好加班加点地干。当我们调查大半天之后,发现这位壮语发音合作人竟是个汉族人!县里有关部门大概搞错了。这位同志虽懂一点壮语,但毕竟不是自己的母语,一般日常用语可以说一些,但再往深处问就不懂了。我们就他所能提供的尽量地记录,以后另作打算。记了两三天,算是记完了,因为他只懂得这么多。有些音他分不出,本来是两个音,他却读作一个音,多问几次就显得不耐烦。也罢,一个汉族人,能掌握到这个程度也算不错了。以后只好另找一位来核对补充了。

河池和南丹气候寒冷,当地人吃饭多吃火锅,每顿饭基本上都是如此。我们在县府内搭伙,五六个人围着一个火盆,上面放着一口大锅,把所有的菜都放在里面,一边煮着一边吃,再加上辣椒面儿,吃得大家满头大汗,可过了几天之后,都说上火了。这里的生活习惯近似贵州的,外地人到这里不大习惯。

元月16日下午离开南丹,向柳州方向进发。当汽车经过车河休息时,我立即找到上次吃米粉的那家小吃店,把两千元(相当于后来的两毛钱)的粉钱还给店老板,并向他解释那天来不及给钱是追汽车了。店老板笑着说他知道,那天他也看见了,还说赶车要紧,一两千元算不了什么。为了感谢他,我们几个人都在他这个店吃了几碗米粉。

下午六时抵达金城江,住在车站附近的旅馆里。金城江四周被石山环抱,火车汽笛一鸣,回声不断,因此每一次汽笛鸣过之后就有三四次回声,好像是演奏铜管乐似的。晚上青年团小组开会,研究到柳州后的工作,另外,大家还互相提了一些意见。陈竹林主任转告我说,袁先生对我有些意见,说我工作还不够细心,如初到南宁,住在南宁饭店时,把钱包随便放在抽屉里就去看戏,结果钱包被人偸了,还把一些单据给丢了。另外,从南宁到武鸣时,把一箱材料落在了饭店没带走,到武鸣后又返回去取。组长有责任,我也有一定的责任。第一次出差工作,毫无经验,这算是交了一笔不大不小的学费吧。

元月17日下午抵达柳州后,我们雇了一辆马车坐到市内。这是我第一次坐马车。我们利用两三天时间学习业务,我协助袁先生讲语音学,并进行测验。因为是结合工作的学习,大家进步很快。元月19日,我们雇了两辆马车前往柳州南面的柳江县。柳江县城叫拉堡,城内都是汉人,壮族都住在离城几里路以外的农村。现在快过春节了,找人来记音很不容易,经过一番说服之后才找到四位合作人。

拉堡的风景很好,从这里向南望去,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山,有的像一朵莲花,有的像一个大屏风,像一幅国画一样。城郊都是未经开荒的草地,远处又是一大片农田。每天吃过晚饭之后大家不约而同地外出散步,有时躺在草地上,有时在草地上奔跑,掷石头。太阳快下山时又是那么红,冬天的落日是桔红色的,太阳和晚霞把大家的脸都映红了。个个都显得那么朝气勃勃,红光焕发。我们都是刚从凌乐凤山河池南丹金城江这些“小山沟”里来的,乍一到此,便觉得这里是个大平原了。每天早上我们出来跑步或做早操,呼吸这里的新鲜空气,身心格外舒畅。

春节快到了,可工作还没完成。陈竹林主任跟我们商量,春节不回柳州过了,因为在这里过更方便些,县里照顾会更周到。大家想反正都在外面过,哪儿不一样!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了。

下午到集市上转了一圈,见到有麂子肉卖,我们买了两三斤。这种肉像黄牛肉,但比牛肉好吃。再转到另外一处,见有老虎肉卖。卖老虎肉的是一位壮族老乡,一张大老虎皮挂在上面,肉已卖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不多的肉和骨架,内脏还是齐全的。老虎肉卖四千元(即现在的四毛钱)一斤。我们从来没吃过老虎肉,谁也不敢说要吃。因为这老虎可能吃过人。

元月23日是农历除夕。现在北方正是冰天雪地的隆冬季节,而这里还是温暖如秋,走几里路就一身汗。在乡下过年有点儿寂寞,但人多还算可以。晚饭食堂没有给我们增加多少菜,这样的“年饭”太简单了。几位陪我们的壮族同志,家都在附近的几个县,坐一天半天的车就可以回家,今天是大年三十,应该过得好一点儿,不然就太委屈人家了。我们在柳州买了半斤香肠,加在一起才觉得差不多。大家还喝了一些酒。饭后大家想到柳州走走,但汽车早已没有了,马车也找不到,只好去租自行车,可大部分人都不会骑自行车,几个人当中只有我和吴冠仁会骑。我们二人骑车进柳州找到北路组的住处,同志们正在亲手做年饭,看来他们比我们丰富多了。我们又再吃了一顿年饭。晚上还去看桂剧,直到晚上十一时多才回到柳江。

假如是在大城市过除夕,夜里会听到不断的鞭炮声,可这里却非常安静。年初一十点多,北路组的同志坐着马车来拜年。中午我们请他们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饭。这次才有点节日的气氛。

下午我们又恢复了平静,我独自走出郊外,享受一下新鲜的空气和草地。我躺在斜坡上,仰望蓝天,浮想联翩。真没想到,1955年春节的年初一,我竟独自一人在这里欣赏这大自然的美景。过了一会儿,我想起该回去吃晚饭了。回到住处,同志们早已吃过晚饭。我中午吃多了,晚饭不想多吃,只随便吃一点就打发了。

元月25日,今天是年初二,我们大家雇了一辆马车到城团去。城团是柳江县一个较大的圩场(集),附近有许多壮族村子。但镇郊有一个大村子是讲汉话的。这里要作为壮语的标准音点,还是不大理想。

元月26日,年初三还继续休息,中午大家去游立鱼峰。爬上山顶后可以看到柳州美丽的全景。山上有洞,洞内有佛,许多善男信女来朝拜。元月27日,今天要到桂林去。先从这里到柳州,然后在柳州乘火车到桂林。桂林地区属当时的桂西壮族自治区以外的专区。火车晚上十一时到达桂林。由于人多行动不便,三轮车都被别人雇走了,我们只好雇一辆大木板车拉行李,大家在后面跟着。晚上住在一家旅店内。

28日,今天已是年初五了,但城市好像还在过节似的,早上出来吃早餐,竟找不到卖桂林米粉的。据说,自从省会迁至南宁以后,这里的生意冷淡多了,白天街道也不大热闹,晚上商店早早便关门。下午去参观师范大学,学校在明朝皇城的地方,里面还有个有名的独秀峰,登上独秀峰可以一览全城风貌。山峰并不高,这样的山峰在桂西到处可见,可在这里四周都是平地,中间突然冒出一个尖峰来,这才是它奇特之处,真是一枝独秀!

元月29日,由桂林至阳朔。从旅店到汽车站相当远,等我们到达车站后,车票已卖光了。没法只好等加班车,我们坐的是一辆装货的卡车。由桂林至阳朔一路上左边都是奇山怪峰,远远望去,万山起烟雾。这些山比在桂林所看到的气魄多了,大概这就是“山水胜桂林”的地方吧。

上午十一时到达阳朔县政府,副县长早就为我们物色到四位发音合作人。放下行李后,大家纷纷到城郊看风景。河边的风景最美,大家自然照了不少相。

30日,早上整个阳朔城笼罩在浓雾之中,大家早上起来或者跑步,或者做早操。以后的几天都下小雨,大家都赶着工作。

2月6日,天气稍好一点,大家到郊外游玩,河边的一个地方叫观莲处,从这里向城方向望去,四周的山围着县城,就像一朵莲花。

2月7日,从阳朔至荔浦。为了游览漓江我们特别租了一条船,沿漓江而下。漓江两岸石山奇形怪状,峭壁矗立,而漓江水清见底,加上沿岸成丛的翠竹,构成一幅幅美丽的中国山水画。当船行至有村寨的地方时,成群的白鸭荡漾其间。偶尔发现一两个带着鱼鹰的竹排,快速划过。江面几乎没有别的船只,水面平静如镜。当小船经过书僮山时,船主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很著名的景点。我们看到这神话般的世界,不由自主地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起生来。

下午五时多,船到了平乐,这是专区所在地。镇紧靠河边,远望像个港湾。晚上就住在街上的旅馆内。第二天坐汽车到荔浦县,几十里路只需一个小时便到了。如果在桂西,恐怕要走大半天。在荔浦调查时,分成几个小组,这样进度快许多。再过三四天,这个点的调查结束之后,整个调查阶段即告一段落。

2月15日,在荔浦的工作结束。趁这天天气晴朗,我们到城郊的国营农场看看,16日由荔浦乘车返回桂林。这里到桂林很不方便,都是要坐半路经过的车。我们只好乘坐一辆用货车作的加班车,人就坐在自己的行李上。2月18日,在柳州坐上开往南宁的列车,下午六点多到达南宁。从此,半年的田野调查生活结束了。

回到南宁后,工作队和语委会又做了许多工作:整理材料、讨论基础方言和标准音、培干、办学校、重点收集大量词汇、编写课本、编写词典和语法纲要等等。这些工作都是在回南宁及武鸣以后进行的。直到1956年6月由于工作需要,我被抽调到海南调查黎语方言时为止,我在广西工作了将近两年。

以上所记,都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回想起来还历历在目。我在广西调查时,每天都记日记,这些都是从日记中摘引出来的。内容虽然不一定精采,但它是我亲自的经历。我把它写出来,无非想引起当时与我一道工作的同志们的美好回忆。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