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十一、农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收藏

早在50年代,我国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始进入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之时,党中央就提出了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任务。到了60年代初,党中央又提出了在本世纪内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的宏伟纲领,并把农业现代化列于四个现代化之首。农业现代化是一个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的重大经济问题,在此后的30余年中,我国农经理论界、自然科学界以及农业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一直在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曾有过两次比较集中的讨论:第一次是1962年至1964年的讨论;第二次就是1979年至1984年的讨论。这两次大讨论的共同点是:都在探索如何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但是,由于具体历史背景的不同,两次讨论的内容又各有其不同的侧重点。第一次讨论正处于党中央为了纠正1958年以来在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上的“左”的错误,调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情况下,因此,当时主要讨论了农业现代化和工业现代化的关系,农业现代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关系,农业现代化的重点和步骤,特别是农业机械化的地位、作用和途径等问题。1100740第二次讨论则是在全国开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做为党的基本方针路线的历史背景下,讨论涉及的内容较第一次讨论更为广泛,既有关于生产关系、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问题,也有生产力发展与进步方面的问题;既有狭义农业方面问题,又有广义农业方面、甚至包括整个农村经济方面,诸如乡镇企业、农工商综合经营、农村小城镇建设等问题。本文仅就这两次讨论特别是第二次讨论中所涉及的有关农业现代化的几个经济理论问题,简要介绍如下。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