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印度-中国断裂带
在线阅读 收藏

原文标题:India-China Fault Lines

文章框架:习近平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印度和中国的边境纠纷问题;美国为对抗中国而采取的一些措施。

观点摘要:

1.习近平主席近期对印度的国事访问被标榜为两国经济和政治合作伙伴关系的开始,但该关系最终以失败告终。包括高速铁路和经济区在内的一些协议需要1000亿美元,这几乎是中国的亚洲对手——日本近期向印度承诺的三倍。然而,双方只达成200亿美元的投资目标。

2.自2000年以来,中国公司在印度的投资额只有4亿美元。这种缓慢的进程,主要是由印度官僚制造的障碍所致。莫迪政府已承诺将采取措施,加大中国对其的投资。

3.莫迪近日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这加剧了中国和印度的边境紧张局势。莫迪在对日本为期5天的国事访问期间,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达成一致意见,希望将他们之间的合作提升至“特殊战略和全球性合作伙伴关系”层面。虽然,盼望已久的核协议并没有结果,但是日本承诺要在接下来的5年时间里,给印度投资350亿美元。印度和日本达成一致意见,希望加强与美国的三边谈话。莫迪称,日本和印度的关系主要围绕着经济发展,而不是扩张主义。许多人认为莫迪这样的言论是在暗中指责中国以及中国在领土纠纷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4.自莫迪上任以来,美国和日本都努力加强与印度的关系,以作为对抗中国的战略手段。莫迪及其高级顾问可能认为,与日本开展更紧密的合作(海事活动、核问题以及投资方面)将有利于提高印度在处理有关中国事务上的地位。

5.虽然中国和印度在经济贸易方面的关系有了实质性进步(2002年双方的贸易额约为50亿美元,2013年双方的贸易额超过了650亿美元),但是印度和中国之间的领土纠纷仍在继续升级。印度长期以来一直希望与中国签署一份边境协议,就像中国与俄罗斯在2004年签署的协议一样。

6.中国急于阻止印度与日本以及菲律宾和越南等其他国家组成防卫同盟。有趣的是,就在习近平访问印度的前夕,印度总统普拉纳布·慕克吉(Pranab Mukherjee)访问了越南,并签署了一系列协议,这些协议的内容是印度与越南的防卫合作以及在南海地区开采石油方面的合作。同时,印度的新政府也采取了其他对抗中国的措施,如邀请西藏流亡政府首领出席莫迪的就职典礼等。

7.在过去的10年里,美国积极拉拢印度作为其第三大支柱(日本和澳大利亚为其他两大支柱)。为此,美国鼓励并支持印度在印度洋、东南亚、南海和中亚地区扩大其军事战略。

8.印度指责100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PLA)于9月18日进入拉达克南部地区。拉达克是中国与印度边境存在纠纷的两个地区之一。而事实上,中国士兵在习近平抵达楚摩(Chumur)的前一周就已经进入存在领土纠纷的地区。莫迪在为习近平举办的宴会上,要求习近平将中国的部队撤出拉达克地区。在2013年,也发生过类似的中印边境关系紧张事件。

9.在印度同意摧毁一些部署在边境的非法军事设施之后,中国和印度的此次边境争论才结束,双方都将其在该地区的部队撤出。习近平称,中国和印度的边境仍未划分出明确界限。有时候会有意外发生,但是中印双方都有能力在边境机制下解决意外情况,所以这些意外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据报道,莫迪向中国领导人明确表示印度对界限不明确的边境局势的耐心越来越少。

10.总而言之,习近平对印度的访问对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明显的积极影响。

编号:20150929A016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