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寄语社会科学青年学者
在线阅读 收藏

最近几年,有不少从事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研究、教学工作的青年学者和博士生、硕士生给我来信或当面询问:怎样才能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取得成功?应当注意些什么问题?

老实讲,这个问题很难答复,一是社会科学门类众多,每个一级学科下又有许多分支科学,它们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能笼统地对待;二是每个人的基础与条件不同,各人要加以注意或努力的方面肯定不同;三是我自己成功的经验不多,可谈的东西太少。

这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将庆祝发刊100期,要求我一定写点东西,我就利用这个机会向青年社会科学家们致意,并谈几点看法。

首先,希望青年学者们认识自己肩负的任务十分光荣、艰巨,要立志不断地追求创新。时间是有限的,追求却是无限的,创新更是永无止境的。社会科学是科学的两大部分之一,其成果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起着重大作用。小平同志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包括社会科学在内。特别是我国正在推进的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两个文明建设等,都是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事业,这里面有大量的理论、方法和更多的实际问题急需研究解决,这就要求中国的社科工作者经过长期、艰苦的探索与实践,甚至是几代人的努力才可能取得完满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将对中国的富强起巨大作用,而且会对人类的前途与命运发生重大影响。这就要求社会科学青年工作者,尤其是青年学者们能够立志献身科学,不断追求,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在这里,“捷径”是不存在的,弄虚作假更经受不了历史的检验。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我国学者尚未获得过诺贝尔奖,但我坚信,随着中国改革的成功,国家的富强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中国的学者和作家,必将是这类殊荣当之无愧的当选者。

其次,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治学方法。在这方面,古今中外的许多著名社会科学家已给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马克思、恩格斯等革命导师人所共知的事迹不必重复了,就拿我院的前辈孙冶方、范文澜、夏鼐、冯至、吕叔湘、钱钟书等等著名学者来说,他们那种献身社会科学的忘我精神与巨大成就,都很值得我们学习与宣扬。当然,在治学要求与方法上,由于从事的学科和各人的具体条件不同,不可能全都一样。我个人在这方面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是努力做到以下4点:一是坚持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因为只有在实践中形成并经过检验的理论,才是最有价值的社会科学成果。因此,社会科学家既要努力钻研理论,又要不断深入改革开放与两个文明建设的实际做调查研究,如有可能应到企业、农村、政府或社会社团去做一二年甚至10年、8年的实际工作,但在此期间不能放弃学习钻研理论,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这些经历对提出适合中国特点、解决中国问题的理论成果是极为有用的。二是坚持博与专相结合,开展经济、科技、社会等问题综合系统研究。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各类学科既高度专业化又相互交叉融合,涌现一系列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新兴学科。同时,现实生活中涌现的大量新问题,仅仅依靠单一的某一学科是难以完满回答和解决的,需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联合,哲学、经济、政治、法律、社会等学科和人文科学各学科相互配合,共同研究才可能取得成果。因此,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在专的基础上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并善于同兄弟学科配合研究。三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在研究方法上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办法。这主要是指从事经济、管理科学的研究而言的。四是善于学习,只要是人类文明的成果,不管是古今中外的,都应学习借鉴,博采众家之长,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同时,要对自己的成果持科学态度,正确的就要敢于坚持,发现有错误缺点就要勇于修正,并不断发展、充实。

再次,要强调加强马列主义的学习与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既要治好学,更要做好“人”。社会科学者不仅生活在书斋里,而且身处社会大变革的潮流之中,如何在这大浪淘沙的年代里站稳脚跟并闪烁出金子般的光芒,不仅要求有扎实丰硕的学问,也需要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以及对工作的高度责任心,还要有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谦虚谨慎,胆大心细和一定的组织能力,善于团结同志,尊重师长和爱护比自己更年轻的后来者。这些多方面的修养与能力,对于把自己塑造成学科带头人和一代大师,将起重要作用。

以上几点,是我想到的几个主要方面。应该说,在这些方面,我自己并没有都做到,更没有做好,写出来是为了与青年朋友们共勉。

1957年11月27日,毛泽东同志在莫斯科接见留学生时讲了几句著名的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现在,我国的社会科学如同我国的经济一样已开始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支撑这个发展的正是新一代的青年社会科学家。努力吧,青年朋友们,似锦前程正在向你们招手!

(本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百期纪念专辑所作)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