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探讨虚拟货币现象
在线阅读

图11-1 蕃薯藤发行的虚拟货币——“新蕃币”的内容。

图11-2 蕃薯藤发行的虚拟货币——“新蕃币”的申请方式。

图11-3 在蕃薯藤中,使用者可以用累积所得的新蕃币和网站交换奖品,这是利用虚拟货币购得实质商品的典型例子。

网站组织者会依照使用者参与的程度,而给予不同等级的虚拟货币点数,但虚拟货币机制是否有助于虚拟社群招募会员及提升忠诚度?虚拟货币机制对于虚拟社群是否有激励效果?虚拟货币机制是否有助于虚拟社群的经营管理?元智大学资管系主任王秉钧和研究生何金原曾经从组织行为的激励理论出发作一个研究,结果显示如下:

①大约有55%虚拟社群的成员为了获得虚拟货币的酬偿与回馈,愿意提供虚拟社群所需的帮助与服务,以及发表更多的文章作品。由此可见,“虚拟货币机制对虚拟社群成员具有激励效果”。对于60%上下的虚拟社群成员来说,虚拟货币机制能增加他们对虚拟社群的认同;只有5%的成员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虚拟货币机制能让他们产生对虚拟社群的认同感。

②虚拟货币机制对于虚拟社群里大约60%上下的使用者来说,具备激励的效果;他们以为个人努力能够呈现于个人绩效之上,而个人绩效则可获得同等的虚拟货币酬偿。此外,大约有30%上下的使用者认为,虚拟货币机制的激励效果普通,而且期望理论的特性并不显著。值得注意的是,大约有10%上下的虚拟社群成员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这项观点。

③虚拟货币机制与虚拟社群成员四种主要需求(交友联谊、自我肯定、休闲娱乐、信息获得)的满足,皆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也就是说,“虚拟货币机制有助于满足虚拟社群成员的需求”。

④四种主要需求的满足与发表文章作品、参与社群活动、提升参与意愿,皆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亦即“虚拟社群成员需求的满足,有助于增加成员对虚拟社群的参与感”。

⑤四种主要需求的满足与参访网站的频率、传播网站的口碑,皆呈现显著正相关。由此可知,“虚拟社群成员需求的满足,有助于加强成员对虚拟社群的认同感”。

⑥四种主要需求的满足与对网站某特定讨论区、特定团体有归属感,以及认定自己是网站的一员,皆呈现出显著正相关。亦即“虚拟社群成员需求的满足,有助于让成员对虚拟社群产生归属感”。

王秉钧与何金原的研究肯定了虚拟货币的使用,会和对网站的满足感、参与感、认同感及归属感皆呈现正相关,所以虚拟货币机制不失为一项有用、有效的工具。但是货币要扮演几个重要的功能,它必须是大家都能接受的,也就是要具有信用功能;它必须能储值,跨时间地保有信用能力;它还必须能分割,以应付各种不同价值的交易;最后,它还要易于携带、储藏。自人类离开以物易物的年代以来,货币管理便是一个大问题,早期以贝或布当作货币,货币的信用建立在本身的价值上,但问题是这些信用的普遍性不够,有人接受也有人不接受,比如早期美国移民也用贝壳作为货币,然而一旦印地安人不再用海狸皮换贝壳时,贝壳跨时保值的能力就荡然无存。后来用铜作货币,保值与普遍性有了改善,但私铸的铜币因斤两成色不一,信用上令人质疑。汉武帝铸五铢钱时,政府为货币的信用背书,从此以后,政府便成为提供信用的主要来源。到了宋代,纸币出现,货币本身可以没有价值,而完全建立在政府的信用之上。现代的货币制度也是建立在政府的信用上,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确立了政府管理货币的职责,政府信用是建基在政府的有效管理之上,失败的管理会伤害到实质的经济活动,恶性通货膨胀时,钞票满天飞却一物难求;通货紧缩时,又造成交易停顿,商业窒息。现今虚拟货币产生,它可能只是某些网站的网路购物付款方式;变成另类交易媒介时,它已开始扮演实体货币的功能,对于行之2000年建基在政府信用上的货币制度造成极大的挑战。毕竟虚拟货币的信用基础建立在网站有效的管理上,失败管理的风险更高,若有朝一日电子商务成为人类主要的交易方式,而各网站又自行发行货币推行电子交易,就好像当年美国自行印制代钞的“野猫银行”林立,没有中央银行管理,结果带来经济恐慌的现象会不会重演?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也该仔细研究虚拟货币机制对于经济的冲击。

');" class="a2">收藏

目前台湾已有不少的网站,比如奇摩站、蕃薯藤、IBM广通、Keynet、梦想家等等,为了发展出网站专属的虚拟社群,鼓励网友经常参与网站活动,并进一步汇集人气,累积会员的作品,于是纷纷推出各网站专属流通的虚拟货币(见图11-1、图11-2、图11-3)。

图11-1 蕃薯藤发行的虚拟货币——“新蕃币”的内容。

图11-2 蕃薯藤发行的虚拟货币——“新蕃币”的申请方式。

图11-3 在蕃薯藤中,使用者可以用累积所得的新蕃币和网站交换奖品,这是利用虚拟货币购得实质商品的典型例子。

网站组织者会依照使用者参与的程度,而给予不同等级的虚拟货币点数,但虚拟货币机制是否有助于虚拟社群招募会员及提升忠诚度?虚拟货币机制对于虚拟社群是否有激励效果?虚拟货币机制是否有助于虚拟社群的经营管理?元智大学资管系主任王秉钧和研究生何金原曾经从组织行为的激励理论出发作一个研究,结果显示如下:

①大约有55%虚拟社群的成员为了获得虚拟货币的酬偿与回馈,愿意提供虚拟社群所需的帮助与服务,以及发表更多的文章作品。由此可见,“虚拟货币机制对虚拟社群成员具有激励效果”。对于60%上下的虚拟社群成员来说,虚拟货币机制能增加他们对虚拟社群的认同;只有5%的成员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虚拟货币机制能让他们产生对虚拟社群的认同感。

②虚拟货币机制对于虚拟社群里大约60%上下的使用者来说,具备激励的效果;他们以为个人努力能够呈现于个人绩效之上,而个人绩效则可获得同等的虚拟货币酬偿。此外,大约有30%上下的使用者认为,虚拟货币机制的激励效果普通,而且期望理论的特性并不显著。值得注意的是,大约有10%上下的虚拟社群成员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这项观点。

③虚拟货币机制与虚拟社群成员四种主要需求(交友联谊、自我肯定、休闲娱乐、信息获得)的满足,皆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也就是说,“虚拟货币机制有助于满足虚拟社群成员的需求”。

④四种主要需求的满足与发表文章作品、参与社群活动、提升参与意愿,皆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亦即“虚拟社群成员需求的满足,有助于增加成员对虚拟社群的参与感”。

⑤四种主要需求的满足与参访网站的频率、传播网站的口碑,皆呈现显著正相关。由此可知,“虚拟社群成员需求的满足,有助于加强成员对虚拟社群的认同感”。

⑥四种主要需求的满足与对网站某特定讨论区、特定团体有归属感,以及认定自己是网站的一员,皆呈现出显著正相关。亦即“虚拟社群成员需求的满足,有助于让成员对虚拟社群产生归属感”。

王秉钧与何金原的研究肯定了虚拟货币的使用,会和对网站的满足感、参与感、认同感及归属感皆呈现正相关,所以虚拟货币机制不失为一项有用、有效的工具。但是货币要扮演几个重要的功能,它必须是大家都能接受的,也就是要具有信用功能;它必须能储值,跨时间地保有信用能力;它还必须能分割,以应付各种不同价值的交易;最后,它还要易于携带、储藏。自人类离开以物易物的年代以来,货币管理便是一个大问题,早期以贝或布当作货币,货币的信用建立在本身的价值上,但问题是这些信用的普遍性不够,有人接受也有人不接受,比如早期美国移民也用贝壳作为货币,然而一旦印地安人不再用海狸皮换贝壳时,贝壳跨时保值的能力就荡然无存。后来用铜作货币,保值与普遍性有了改善,但私铸的铜币因斤两成色不一,信用上令人质疑。汉武帝铸五铢钱时,政府为货币的信用背书,从此以后,政府便成为提供信用的主要来源。到了宋代,纸币出现,货币本身可以没有价值,而完全建立在政府的信用之上。现代的货币制度也是建立在政府的信用上,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确立了政府管理货币的职责,政府信用是建基在政府的有效管理之上,失败的管理会伤害到实质的经济活动,恶性通货膨胀时,钞票满天飞却一物难求;通货紧缩时,又造成交易停顿,商业窒息。现今虚拟货币产生,它可能只是某些网站的网路购物付款方式;变成另类交易媒介时,它已开始扮演实体货币的功能,对于行之2000年建基在政府信用上的货币制度造成极大的挑战。毕竟虚拟货币的信用基础建立在网站有效的管理上,失败管理的风险更高,若有朝一日电子商务成为人类主要的交易方式,而各网站又自行发行货币推行电子交易,就好像当年美国自行印制代钞的“野猫银行”林立,没有中央银行管理,结果带来经济恐慌的现象会不会重演?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也该仔细研究虚拟货币机制对于经济的冲击。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