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实现四个现代化上,政治上的拨乱反正有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视野开阔和实事求是精神的逐步发扬。在学术领域,由于重申了科学民主、学术自由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从而使各个学科、各种观点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着初步地、大胆地探索和自由争论。这不仅活跃了学术气氛,而且更有助于各个学科的建设和理论上的深化。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美学热”就是在这种氛围中出现的。当时讨论的范围和内容,最初主要是美学的哲学基础、美学的对象、美的本质、自然美等五、六十年代曾经论争过的问题,继而是不断开拓和扩大研究领域,提出一些过去深究不足或较少涉猎的问题。如对文学艺术中的人性、人道主义问题,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美学等问题,共同美以及技术美学、西方当代各种美学思潮、美学流派等问题的研究。当然,讨论“老”问题并不是简单地重复已有的材料和观点,提出“新”问题也不局限于介绍,综述,而是在新形势下的深入探讨和思索。
回顾十多年来的美学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状况,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我认为,如果要建立科学的美学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美学学科,则还需要进行深入地、细致地、刻苦地、全面地探索,仅靠研究工作中个人的“偏爱”或“偏食”倾向是不能完成这个任务的,它不仅需要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也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协作。
研究美学离不开哲学。研究者可以从不同的哲学观点出发,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建立自己的美学体系、理论或观点。在外国美学史上,不乏这样的例证,无论是启蒙运动时期的英、法、德国学者,还是德国古典美学诸家;无论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家,还是十九世纪末廿世纪初的资产阶级美学诸流派的倡导者,他们的美学见解无一不与其哲学观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他们之中,除个别大家(如黑格尔)有自己系统的美学理论外,大多数学者只是研究了自己感兴趣或与社会现实有密切关系的美学学科中的某个或几个方面的问题。如英国启蒙运动者研究审美趣味、艺术的教育等问题,他们十分注意美、崇高的客观基础,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则强调审美意识的道德政治意义,而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把美学理论的探索同自己时代的解放斗争、同现实生活直接联系起来。
但是,作为科学的美学,它应该是在历史中形成的、被整理过的知识体系,它的威力就在于它的概括性、普遍性、必然性和客观真理性。当然,它本身也在不断地充实、发展。它的发展是由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的,它发展的动力应该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需要。这样,美学的有效作用才能增长、也才能正常地得以发挥。
目前的美学多限于美学领域中具体分支的研究,这当然是需要的,但是对美学从整体上把握,进行较一般的、抽象的研究也是必要的。因为美学理论的力量就在于它能进行高度的概括,它能在偶然的、杂乱无章的美的事物或现象中,发现和探究出美的客观规律。这样做的目的:一是确定美学在整个科学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明确美学所研究的客体的性质及其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一是依据所认识的美的规律进行自觉、合目的的美学实践活动。为此必须开拓美学研究领域,扩大人们的视野,这样才能较为准确,较为深刻地发现美的本质规律。
我们不但要进行一般美学科学的研究,还要特别注重马克思主义美学科学的研究。这首先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它,而不是用其他非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它。因为马克思主义在我们社会中的重要位置是确定了的。当然,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深化和建设仍面临着艰难的历程,一方面是要不断地同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进行较量。在这长期的较量中,既要充分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又要最大限度地吸收各个对立面的合理的、有益的因素,以不断充实、丰富自身;另一方面,更重要地是马克思主义美学本身的建设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现成的“美学教科书”,但却为我们留下有关文艺、美学方面的精神财富和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这就是我们建设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思想理论指南。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精神生活的丰富,美学的研究领域、探索课题扩大了、深化了。建设马克思主义美学科学,除了在总体把握上、在根本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外,还要根据古今中外的美学实践活动规律,特别是结合社会主义性质的和社会主义时代的美学活动的特点,探讨诸如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组成部分、各部分的核心内容、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当然,这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却是必须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