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抗战文学中的武汉会战
在线阅读 收藏

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22次大型会战中,武汉会战时间最久、规模最大、战线最长。1938年6月12日会战开始,10月25日武汉守军撤退,27日三镇失陷,前哨战和余战不计在内,亦有四个半月。武汉为中国腹地、九省通衢,自1937年11月起,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等重要部门陆续由南京迁至武汉之后,武汉成为军事、外交、经济的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日本企图通过攻占武汉逼迫中国求和投降,结束这场战争。为此,日本动用了当时能够集结的最大兵力,先后投入兵力约30万人,坦克300余辆,火炮1500门,作战飞机500多架,作战舰船超过120艘1269296。中国先后投入陆军约124个师、骑兵2个旅、野战炮兵约7个团、要塞炮兵约3个团,陆军总兵力约75万人;海军炮舰、快艇及布雷艇等各种舰船共约40余艘;中国空军先后投入作战飞机234架,苏联空军志愿队作战飞机90架,共计324架。第九战区主要在长江南岸作战,第五战区主要在长江北岸分左翼(大别山北麓)、中央(太湖、潜山西北山地)、右翼(大别山南麓)三路作战。两个战区密切配合,海陆空协同作战,共同抵御日军的进攻。鉴于淞沪会战与南京会战的经验教训,武汉会战的战场主要放在武汉周边的广大区域,战线蜿蜒曲折,长达千里,在持久的抵抗中消耗敌人。最后,为了保存实力,避免更大的牺牲,我军主动从武汉撤守。在武汉会战中,我军阵亡将士约25万人,空军损失飞机三分之二以上,海军几乎损失殆尽。但以巨大的牺牲,赢得了辉煌的战绩,我军致敌伤亡约10万人,炸沉、炸伤敌舰140余艘,击落、击伤日军飞机数百架,其中仅属于海军航空兵的就有136架1269297,基本实现了战略目标,使日本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彻底破产,相当一段时间无力再组织大规模的战役,打又打不动,逼降又不成,陷入战争的僵局,使日本由战略进攻被迫走向战略保守,中国的抗战进入了持久战略所预期的相持阶段。

抗战文学曾经给武汉会战擂鼓助威,写真塑像,保留了真切的历史氛围,展现出多彩的英雄形象。本章对表现武汉会战的抗战文学试作发掘与分析。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