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文化发展繁荣的新坐标和新任务
在线阅读 收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文化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和新思想,确立了文化发展繁荣的新坐标和新任务。深刻领会习近平的重要讲话精神,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我们讲文化的时候,都是把它与教育、科技、卫生联系在一起,简称“教科文卫”。党的十六大以后,文化的地位有一个跃升,它开始从“教科文卫”里独立出来,与经济、政治、社会相并列,叫做“四位一体”(后来加上生态文明建设,就变成了“五位一体”)。这种跃升的标志就是,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文化第一次独立成章。党的十八大以后,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文化的地位又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概括起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化传统是国家治理体系形成的要素。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

第二,文化兴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支撑。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第三,文化软实力是国家强盛的外在标志。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的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保证。

第四,文化开放是中华文明延绵不断的根源。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转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了我们的民族特色。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融互鉴而形成的文明。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有比天空更宽广的胸怀。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对文化的作用进行了深刻阐发,而且为下一步推动文化发展繁荣指明了方向,涉及文化生产和再生产的方方面面。

一是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2013年12月底,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习近平讲了一句特别形象的话:“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是给宣传文化系统提出的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即让中华优秀文化成果走出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让它们都活起来。《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九大工程,其中的“文化数字化建设工程”就包括文化资源数字化。

现在的文化生产方式已经到了需要从根本上进行变革的时候。其中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第一,现在的“80后”“90后”“00后”主要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来获取文化和知识,他们的文化消费已经数字化、网络化,而我们的文化产品还跟不上这种变化。第二,现在的文化产品,特别是面向青少年的文化产品,普遍缺少文化元素。比如有些动画片,看上去很好看,但看完之后却不知道它想说什么,原因就在于现在做动画片的人大都是技术出身,他们技术很娴熟,人文素养却有待提高。

习近平提出的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可以说是文化发展繁荣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如果这个工程做不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一句空话。笔者曾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加快建设“中华文化素材库”》,提出要萃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在数字化的基础上碎片化、标签化,使其成为文化生产的要素,进入文化创作生产过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世界美术电影发展史上是有一定地位的,比较著名的就是万氏兄弟的《大闹天宫》,里面的孙悟空形象就是根据敦煌壁画里的孙悟空形象改造的。如果我们把敦煌壁画全部数字化,把这些要素提取出来,它们完全可以进入文化创作生产过程。因此,我们下一步要结合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深藏在公共文化机构和文化生产部门中的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梳理。

二是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实现一种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个任务是提给创作者的。原创力不足,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制约,它比资金短缺的制约更难解决。通过一些手段,资金短缺问题可以在短期内解决,但原创能力却需要更长时间的培养。

现在大家普遍感觉到,一些大牌电影导演最近几年都没有出好作品,原因不是缺少好演员,而是缺少好本子。好本子是什么?就是创作。如何在创作过程中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并使它们和各种艺术表现形式融为一体,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设立国家文化发展基金,其目的就是要解决原创力不足的问题。后来这个基金没有做起来,现在文化部做了一个国家艺术基金,其实就是来自文化发展基金这个最初想法。

三是要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因与现实结合起来、与世界发展协调起来,用群众喜闻乐见、能够广泛参与的形式推广开来,这说的是文化生产问题。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依然是相对落后的文化生产力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有效供给严重不足。首先,总量上供需缺口较大,其次,结构上供需失衡。无论是传统文化产业,还是新兴文化产业,都存在产销不对路问题。文化产品滞销引起库存规模扩大,娱乐功能过度突显造成文化低端产品过剩,加剧了总量短缺状况。在供给和需求这对矛盾中,有效供给不足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加快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应该成为提高文化生产力的主攻方向。

四是要把当代中国文化创新的成果广泛传播出去,笔者看来,这既包括国内传播,也包括国际传播。《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不仅专设“传播体系建设”篇章,而且引入“文化传播渠道”范畴。我们要统筹建设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大力发展出版物发行、广电传输网络、电影和演出院线等多条文化传播渠道,推进“三网融合”,发挥各类信息网络设施的文化传播作用。

帮助中心电脑版